笔趣阁 > 出口 > 第七章 拾起来的自信

第七章 拾起来的自信


在尝试了一遍遍的学习方法之后,终于在尝试中发现了一丝丝的希望。

        那时候,英语不光是对于白小溪,对于整个班级来说,都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一次月考全班英语惨败,平均分在14个班中名列倒数,全班及格人数寥寥无几。

        就像班主任对大家说的那样:“我没想到的是,你们能够在历史和地理上取得那么好的成绩,同时更没想到英语会考得这么差,几乎全军覆没。”

        那时候有个大家都默认的事实,班主任所带的科目决定了这个班级在分班时候的走向:是理科班还是文科班。

        他们班主任当初带的是数学,自然而然以后分班的时候,他们班将是理科班。

        文科老师在理科班上课一般没有在文科班尽心,用他们的话说:“没必要把这么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以后不考的科目上。”他们不会逼你做作业甚至不布置作业,照本宣科,意思意思就行。而理科老师给学生们上课很少拿课本,书上的概念他们都记得特别清楚,讲一会课马上用例题分析,然后打开练习册,进行实战演练。

        他们会布置大量的作业,定期批改作业。因此他们班能够在历史和地理上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201x年11月末,在这间简陋的教室里,全班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英语攻坚战。在这场攻坚战上赢得了高中的第一份自信,虽然是一次小小的测验,但是它对于白小溪的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雨。

        英语老师是这场攻坚战当之无愧的主角。她比任何人都担心,着急。这无关她的教学水平,也无关学生的智商。她同时教了两个班,另一个班的英语平均分排年级第二。

        究其原因,是他们不够重视,仍然抱着过去学习英语的老办法,守着一筐单词,一个个地解答意思。看到熟悉的单词没有缘由就选它了,最后仔细分析起来,把整句话翻译成汉语,会发现诸如“一只猪在饭店吃霸王餐”这样的句子。

        当英语老师翻译出来的时候,笑倒一片。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翻译,当一个初学英语者得不到一个老师正确的指引时,这个过程是必将经历的,本人在这个过程徘徊了数年。问题积累了一大堆,一时暴露出来,手足无措。

        英语老师给大家下了死任务,每天早上英语早读的时候要把当天学的文章读熟,上课的时候会抽查。那时候白小溪的英语基础很差,英语单词对于她来说,已经是一个很难跨过去的门槛。

        而课文里的一句话,就像是一座害怕仰望的大山。

        每天早上,勤劳的英语老师都会早早地来到教室,一圈又一圈地绕着教室转。

        那时候班级的英语老师脾气比较大,恨铁不成钢的意味很浓,所以大家都怕她。只要英语老师往教室里一站,一种莫名的气场就把大家都hold住了。

        这时候,白小溪毫无办法,只能逼迫着自己去试着读课文里的句子。那个感觉,就像是一个刚认识几个大字的一年级学生读鲁迅的文章一样晦涩难懂。

        不光是难懂,读起来都有点艰难。为了在英语上赶上其他的班级,英语老师充分利用上了晚饭和晚自习中间的时间。那些天,英语老师六点整都会到教室里,这时候,晚读英语的习惯就这样形成了。

        从后面的几番考试看来,晚读对于英语的学习很有作用。任何一门语言都是通过交流而产生的,而学习语言,首先必须培养自己敢于读出书本上文字的信心,然后就是与人交流。

        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学校周围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所以班级里就自己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当你周围的人都投入到这种语言环境中的时候,你对于这门语言的感触力就会逐渐上升。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当然,少数有出国留学打算的学生除外。

        因此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对于英语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大家都略有迥异。那时候做的最多的就是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感受英语和汉语的不同之处。

        不能否认,这些方法对于英语的学习都是有极大帮助的,但是白小溪认为这些对高中阶段的学习说起来就有点不切实际。

        高中的学习时间应该算是比较紧的。没分班前,文理双修,科目多而杂。

        分班后,随着专业科目的深入学习,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这些都需要大家花大量的时间去琢磨。而在高中,老师怕影响学习,对于手机等高科技设备的携带都是有严格要求的。

        没有时间和设备,上述方法就不了了之了。如果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在大学里需要考四六级,或者想考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毕竟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会有帮助。要学好英语,最重要的当然是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白小溪一开始也只是在初步尝试阶段,她不知道大声读英语对于其他人有没有帮助,但是她知道自己通过大声读英语,起码在英语的学习上,勇敢迈出了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从此之后,白小溪可以完整地用英语写出一句话,慢慢地,她学会了用英语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

        学习英语,单词是第一步,课文是第二步。掌握英语单词后,开始尝试着读课文,进而背课文里的段落。这种效果很好,背了几篇课文,做试卷的时候,一种莫名的熟悉感就上来了,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语感吧。

        语感有了,只能说明这才刚刚入门,后面就是真正的抛弃感觉,把一句话当作是一个数学题去分析,套用什么样的模版、什么样的公式去导出最后的答案。

        这里的模板相当于句型,公式相当于固定短语了。这个对于单项选择极有帮助。做到了这点,才算是把英语的学习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了起来。刚开始,白小溪学习英语的句型非常吃力,像什么虚拟句型、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听着这些名字就头疼。

        因为以前并没有系统地学过语言的架构,包括母语——汉语,都是凭借天然养成的感觉去遣词造句,所以学英语都是从零开始。

        高一的时候,对于英语句型的学习并没有那么深入,学习英语还停留在短语和语感的培养。但是这样已经足够白小溪应付当时的考试了。

        那段时间,白小溪在英语学习上花了很大的工夫,终于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英语单元考试很快就到了。考试前,她在心里默念了“冷静”十遍,卷子发下来,稍微把整张卷子浏览了一遍,便开始心无杂念地答题了。

        前面的听力没有太大的进步,还是一知半解,仿佛所有的答案都似曾相识,却偏偏拿捏不准,最后只能凭第一感赌上一局。

        单元出卷,单项选择限制比较大,因此做起来比较顺手,很多都是固定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意思差不多就行了,十有八九是正确的。

        后面的完形和阅读凭感觉了,觉得没什么进步,做到作文的时候,就发现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平时半天憋不出一个词,现在很快就能完成80个单词的写作。这次英语单元测试下来,她破天荒地进了班级前五。

        当时她心里非常高兴,在她的人生格言里,一直信奉一句话:“只有成功者才有资格说一分耕耘一份收获。

        ”它就如你的信仰,只有你看到了信仰的价值,你才会一直信奉下去。这次考试让白小溪看到了前进的方向,跟着这个方向走,她最终就能实现心底那个梦想。

        她慢慢对自己的认知开始清晰起来,她知道,她前进的方向是对的,她正在一点一点的拾起破碎的自尊心。

  https://www.biqugebar.net/24528_24528856/117791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