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龙斗狂沙西辽传奇 > 第2章 称兄道弟

第2章 称兄道弟


此时正值午未之交,大堂上有不少客人杯酒交错,煞是热闹。李天晟略微打量,这风云阁似乎也并无多少变化。几个店家小厮都端着饭菜吆喝着来来往往,掌柜则在大堂柜台边忙碌着,只是淡淡对着进进出出的人群。李天晟也瞅了一眼掌柜,知道还是那个人们喊唐胖子的势力眼,径直穿过大堂上了二楼。

        上了楼,李天晟刚想是往左边朝正面大街的大厅,还是往右边院内的单间雅座,在走廊上一个小二就迎了过来:“客官是用餐还会客?”李天晟瞥了一眼雅座那边,就听见小二说:“客官,那边今天都被人包下了,今日朝廷发榜,照例都是有人预订下了,不妨这边请吧。”李天晟点点头,跟着到了左首的大厅。

        放眼望去,只见大厅上仍有三五桌客人,其中两桌人围在一处聚精会神,不时传出热闹地欢笑,从缝隙中看过去,像是在玩双陆,桌面上堆着有几贯钱,显然是在赌博。往里一个当窗的角落,一个契丹人正大口饮酒,分外醒目。

        李天晟跟着小二往里走,觑了一眼大厅四周,想到窗边找一空位,但可惜已经人满。“这位兄台不妨坐这里吧!”李天晟一回头,正是那个契丹人起身在朝他示意对面没有人,请他一同就坐。李天晟想摆手拒绝,可身后大厅上也渐渐有两桌客人上来落座,眼见再无空位。见那契丹人仍微微笑着:“来请坐吧,兄台不必客气,风云阁向来如此。伙计,接着再上两坛酒,再添上一些菜。”

        李天晟只得笑着拱手致谢,然后坐下,打量那人一眼,年纪大约二十五六岁,戴着一顶绒帽,两旁发辫齐整,器宇轩昂,服饰华美,仪表堂堂,汉话说的也非常熟练。旁边一些汉人见这契丹人到南城来饮酒吃菜已经有些意外,如今见他还主动邀请一个陌生汉人一同喝酒,更有些讶异,不少人都经不住好奇。

        李天晟笑道:“多谢仁兄,这风云阁生意实在太好了——那边两桌嘛……呵呵……真叫人大开眼界,难怪朋友们都让我到了上京一定要上这里来……”李天晟一边说着,一边张望,显出第一次来的兴奋样子,还不禁起身看看窗外街上的风景。

        那契丹人扭头看了看那两桌玩双陆的客人,回头喝了一碗酒,抿了抿嘴道:“噢,双陆在我大辽一向风靡,这么说……兄台是我大辽人还是?不知高姓大名,可是第一次来上京城?”这时,店小二过来又摆上了一些酒菜,契丹人帮忙倒上半碗酒,然后望着他,李天晟接过酒碗:“嗯,在下李天晟,字光廷。”那契丹人也举起一碗酒示意:“唔,李兄好,在下耶律大石,字重德,请。”跟着仰头喝下一大口酒。

        李天晟举起碗来大喝一口,撩起衣袖抹抹嘴:“久仰。”耶律大石听了哈哈一笑:“我乃无名无份之人,李兄你久仰我什么?”李天晟一怔,不禁莞尔:“江湖客套,倒也确实显得好笑,惭愧。”大石道:“李兄该是汉人吧,是我辽国人士还是……从南朝来的?”一边说一边端起酒碗又饮了一大口,觑了李天晟一眼,似乎在等他回答。

        李天晟微笑着摇头道:“唔,不瞒耶律兄,在下祖上是中原汉人,不过很久以前就一直在……在大辽的辽阳府渔猎耕读为生……已经有数辈了。”大石听了又是一阵哈哈大笑:“哦,是么,你家倒是把什么活计都揽完了,哈哈哈,不错,来来,我再敬你一碗。”说着又斟了一碗酒递给李天晟:“汉人的学问甚是博大,想我契丹立国二百余年,从太祖皇帝开国以来就尊崇汉人的学问,像这风云阁……那是韩丞相当年的真迹,你可知道韩丞相为何会给这家酒楼题字?”

        李天晟喝了一口,摇了摇头:“在下初来乍到,还请耶律兄明示。”大石道:“世人皆知韩丞相身为汉人,却在我大辽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还兼任南北枢密院两府要职,掌握军机辅政的大权重任,后来被陛下、太后赏赐契丹国姓。其实他们玉田韩家祖上本是太祖淳钦太后的家奴出身。但是,最早的中书令韩知古很早就受到太祖太宗的提拔和器重,尽管韩家后来是一门显赫,恩宠不断,不过却矢志不忘出身底层,这间酒楼嘛……最初的老板就是借租韩家的产业为生。若说起这匾额来历,那时韩丞相的父亲还健在,当时的韩丞相也还没有出人头地。这酒楼第一代唐家老板早就知道韩家几位郎君公子都博学多才,因此上门拜访求写题匾,二郎德庆、三郎德彰和四郎德让都给写了,但就是四郎韩丞相给写的这‘风云阁’三个字,让唐家老板觉得很有气势……哪知道后来承天太后会对韩丞相如此信赖推崇,而他又能辅佐太后和圣宗将大辽国力推向鼎盛,这块招牌——这风云阁自然也随之名扬四方,成了一时佳话。今日细细想来,足见我大辽国制原本胸襟开阔,对有才干的汉人那是绝不埋没,足以倾其所有,器重有加。相比中原有些汉人……似乎反而食古不化,像南朝这些年的那些人才,听闻总是学究先生多,对祖上制度……他们称之为家法,实在是愚不可及……唔,也罢……是我酒后闲话太多,李兄莫怪,不知李兄这些年在大辽生活游历,可有什么……打算?”

        李天晟向小厮要了米饭,吃了两口道:“想不到耶律兄不仅汉话说的好,对这些国家大事也有如此见解,令人佩服。”大石听了呵呵一笑:“哪里,只是闲来无事,说些典故而已,对韩丞相这样功勋卓著的先贤,在下素来敬仰。汉人有句话叫‘知己知彼’,好的东西很多,契丹人自然可以受教。国家社稷原本就应该不分你我,大家齐心协力方能成就兴旺,而如今……哎,不说这些了,想李兄祖辈不远万里来到漠北,在我大辽渔猎耕读多年,定然是家学渊源,非寻常人等,不知在下能否算是交了一个朋友?”

        李天晟没想到他会这样直言不讳,夹着菜微微一愣,顿了一顿:“耶律兄实在抬举小弟了,不瞒你说,我的祖上过去是在中原大宋,不过家中很早就、就那个……实不相瞒,生计无着,祖父年轻时在大辽也曾四处浪迹,转眼已经三代……如今我是想着上京是大辽创业之都,想必也是极为繁华,所以才来碰碰运气……要说家境嘛,其实是羞于提起啊……”前面都是他顺口一说,后面一句则是他想了想加上的。耶律大石一边听着,也夹了一口菜吃,“原来是这样。李兄祖上既然是中原人士,能否与我说一说南朝风物?或者是从令尊那里听来的也好,在下长了这二十多年可从未离开过这里,除了幼年时去过一两次中京,连南京都未去过,说来……反而还有些羡慕李兄……对了,依我看,李兄弟应该小我几岁吧,不知能否称一声兄弟。”

        李天晟笑着轻轻点头,低头吃着米饭,心里琢磨,不免有些支支吾吾:“中原嘛……我幼年时曾随家父去过一趟东京汴梁,山川景色倒确实和塞外不同,不过没有大辽的大漠草原这般开阔壮观,应该是各有所长吧。”大石看了一眼,微微点头,也没有再劝他多饮酒,扭头瞥见窗外街边有三五个汉人乞儿在街边守着风云阁的客人索要钱物,顿了一顿说道:“多年前,南朝有一个诗人叫柳永,写过一首《望海潮》不知李兄可曾听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不知这诗中所绘景致究竟如何?是不是当真如此美妙,胜过我大辽五京的繁华升平?”李天晟呆望着饭碗,迟疑片刻:“这个……在下年轻识浅,我想多半是文人才子的赞许罢了,中原嘛,其实也说不上多好,即便南朝自古繁华,可依然还是有很多活不下去的人流浪四方,如果天下真的太平安乐,在哪里生活不也是一样,也都可以当做家乡,是吧耶律兄?”

        大石眼睛一亮,仰头饮了一大口酒,大声道:“李兄弟这话说得好,契丹人、汉人、渤海人、室韦、达旦、阻卜,甚至是……罢了,大家无非都是想寻一栖身之地,耕种放牧无所谓中原塞外,只要朝廷……”正说着,忽然一队辽兵远远朝风云阁过来,大声呼叱着,街面上汉人百姓惊恐四散,街边的乞儿更是被野蛮驱散。大石将酒碗一放,眉宇间微微一蹙。

        (本章完)

  https://www.biqugebar.net/19_19511/76153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