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盘虬 > 第十四章 林中荒宅

第十四章 林中荒宅


  
<p>武汉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建城史更是能推算到公元前3500年的盘龙城,各种历史遗存多如星斗。</p>
<p>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成功后,革命党人在武昌宣布建立了中华民国。武汉作为港口城市,在清末民初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中国的商业重地,被世人称为“东方芝加哥”。</p>
<p>由于那个时期国内普遍兴起学习西方的浪潮,上到皇家下到资本家和军阀,他们在大兴土木时纷纷选择引入西方元素,这些中洋结合的建筑风格也就是后来被我们称为“民国风”。</p>
<p>被这伙人盯上的民国老宅便是那个时期的产物,它坐落于武汉市郊一处不起眼的山林间,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礼,残破不堪地挺立在树木环绕下。</p>
<p>看它如今的面貌,与其说是民国老宅,不如说荒宅更为恰当。</p>
<p>聂源加钱后,侦探社把他们能翻出来的老宅资料尽数奉上。</p>
<p>资料显示,最初建立这处荒宅的是武汉的一名富商。然而大宅完工后没多久,富商就家道中落,宅邸几经易手。</p>
<p>辛亥革命后它被转卖到当时中华民国鄂军政府的一位军官手中,在他的名下停留了近20年,直到汪精卫政府时期再次易主。</p>
<p>再之后关于这处荒宅的记录便因为动荡而不甚清晰,直到建国之初它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里。经过调查这处宅邸被查实无主,几次被当地政府征用,却都很快被废弃。</p>
<p>它最后一次明确的使用记录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之后便再无资料可查,荒废至今将近40年。</p>
<p>私家侦探带来的资料里还有一张建国初为了建档而拍摄的照片,模糊的黑白照片里,一幢庞大臃肿的民国建筑盘桓在树木之间。它顶着满头的杂草,向镜头露出黑洞洞的窗口。</p>
<p>递交资料时侦探还跟聂源吐槽:“要不是老板你让我查,我还不知道武汉还有这么个地方,这些人大老远跑过去,别不是觉得这种地方能有什么宝藏吧?就算有,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早被人挖干净了。”</p>
<p>聂源却在看过资料后陷入了愣怔。</p>
<p>深山、密林、荒宅……这是巧合吗?</p>
<p>资料中的民国荒宅仿佛从胖鱼书中走出来的一般,具备了一切哥特式小说的特征,堪称上演恐怖故事的绝佳舞台。</p>
<p>聂源甚至在一瞬间产生了一个极为不切实际的猜想:这伙人不会是胖鱼小说的死忠粉吧?</p>
<p>难道他们是因为胖鱼近期没有更新才闯进他的家里,然后为了能实际体验小说里的场景,所以看上了这处人迹罕至的荒宅?</p>
<p>还不等他反驳自己,就先被自己的想法给逗笑了。</p>
<p>私家侦探猜不出老板在笑什么,但他结合这两天自己查到的东西一想,心里便莫名地发毛,愈发觉得自己接的这单生意真是诡异非常。</p>
<p>他当下发誓,凡是跟这单生意有关的,不该看的他多一眼都不看。</p>
<p>聂源在等资料的这几天中,除了看望胖鱼和他父母的时间外,几乎全身心地扑在修复笔记上面。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胖鱼的笔记被完整地拼凑出了两张纸。</p>
<p>这两张纸的内容记述了一次冒险的起因和经过,结果在尚未被拼出来的第三张纸中。</p>
<p>这则冒险发生于06年末,主角在一处古生物研究所实习时遭遇了不寻常的现象,进而到古生物的出土地一探究竟。</p>
<p>从时间和地点来看,这个故事似乎与胖鱼的老板周知遥有极大的关联。聂源还去查过其中出现的研究所名字和化石的来源地,发现居然都是真实存在的。</p>
<p>如果聂源是一部惊悚小说的主角,见到如此这般的情景恐怕已经将它们与某些隐秘诡事连接起来,但聂源毕竟活在现实中,笔记中各种匪夷所思的情节很难让人与现实产生联系。</p>
<p>况且胖鱼本身就是个喜欢利用真实地点和事件来编撰故事的作者,他享受以此给自己小说带来的别样的真实感,或许周知遥也是这个类型的人。</p>
<p>笔记能提供的信息实在有限,周知遥这个人也仿佛消失了一般,事已至此,这处民国荒宅成为了聂源唯一的突破口。</p>
<p>于是,聂源做了一个即使在当时的他来看都十分莽撞的决定——去那所荒宅一探究竟。</p>
<p>他的人生也自此走向了第一个十字路口。</p>
<p>根据私家侦探这两天跟踪的结果,这伙人并非每天都会前往荒宅那边,而是每隔两天才往城外跑一趟。而明明他们每次前去的只有3、4个人,却总要开一辆面包车,不知道是不是在往那里搬运什么东西。</p>
<p>为了保险起见,聂源选则了这伙人从荒宅回来的第二天出发。</p>
<p>从武汉市中心到荒宅附近的公路,开车要花费将近两个小时。考虑到路面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聂源从租车行租了一辆越野车。</p>
<p>在做其他相关准备时,由于他以前没有类似的经验,只能照着这两年流行起来的盗墓小说胡乱买了些装备。</p>
<p>他先是在户外用品店买了些绳索、电池、手电、指南针,以及有一把折叠瑞士军刀,还去置办了包括防风外套在内的登山装备与卫星导航仪。接着他到超市搬了一箱矿泉水,又买了些能量饼干、肉干和巧克力。</p>
<p>出发当日,聂源最后核对了一遍导航仪上的坐标后,便立刻启程出发。</p>
<p>开习惯了美国公路的聂源对国内路况颇不适应,他出门时又是大清早,与接送孩子上学的车流正好撞在一起。</p>
<p>因此,他在市区跌跌撞撞地堵了快一个小时,才好不容易拐上高速。</p>
<p>在导航的指引下,40多分钟后,他从距荒宅最近的高速出口驶出,然后接连开过两个镇县。聂源车胎下的路面从公路变为到村里的水泥马路,再变成山林里劣质的土路,最后他驶入一条几乎叫人辨认不出的林间小路。</p>
<p>这条小路是私家侦探跟踪那伙人时发现的。由于山间的土路上没有什么来往车辆,导致他不敢跟得太紧,在跟丢过一次之后侦探才注意到,原来那伙人是拐进了这条林间小道。</p>
<p>那次跟踪时侦探在外一直埋伏到那伙人离开后才开进去一探究竟,接着便发现了道路尽头的荒宅。</p>
<p>即使有私家侦探为他标记出的岔路位置,聂源也在土路上兜兜转转了几个来回,才堪堪发现小路入口。</p>
<p>小路的路面完全被杂草覆盖,路中长出的植物要比周遭矮上些许,两道近期新鲜压出的车辙隐约印在其上。</p>
<p>尽管这条路已经看不出曾经的样子,但聂源将车开上去后,竟然感觉它比之前开过的土路还要平整不少。</p>
<p>聂源有些好奇,于是停下车,拨开路中央的杂草观察地面的情况。</p>
<p>路中杂草的根茎下净是些细碎的砂石,他又拨开了几处,注意到小路上的土质明显区别于两侧的土壤。</p>
<p>聂源蹲在路中央思索片刻,然后拍掉了手中的浮土。</p>
<p>当年荒宅的主人无一不是当时的富户或显贵,进出时的代步工具估计以轿车为主,这条路应该就是当时修葺出来以方便主人出入的。</p>
<p>聂源循着那伙人留下的车辙印,在小路上摇摇晃晃了半个多小时。当他小心地绕过一处树丛后,荒宅便突兀地出现在他的面前。</p>
<p>比起黑白照片里的样子,聂源眼中荒宅显得更加破败,也更加庞大。</p>
<p>从照片能看出来荒宅有三层楼高,由西式的建筑主体加上个不伦不类的中式房顶构成。</p>
<p>因为照片中荒宅周围树木的高度几乎与房顶持平,聂源想象时参考了城中的道旁树,以为荒宅的层高跟普通民房差不多。如果算上房顶与架起的地基,大概能有4层楼高。</p>
<p>可聂源的想象终究差了一截,环绕荒宅的树木不知是当地什么品种,笔直的树干冲天而起,竟有一种冲入云霄之感。</p>
<p>以这些树木作为参照物,荒宅的高度起码能达到普通居民楼的7、8层之高。</p>
<p>聂源离它越近,越是有一种闯入了巨人国的感觉。</p>
<p>为了以防万一,聂源又往回开了一点,将汽车藏入拐角处的树后面,然后自己背上工具步行回到荒宅。</p>
<p>山里的气温比城市低上不少,哪怕是武汉这种夏天能把人晒脱水的地方,一旦阳光被树木所遮挡,空气在水汽的加持下还是滋生出丝丝寒意。尤其是在面对荒宅时,那股荒芜、腐朽的气息似乎随着水汽一起蒸腾而出,令聂源忍不住搓了搓手臂。</p>
<p>现在好歹是正晌午天气最热的时候,虽然林间的气温还不至于让他穿不住短袖,但更晚一点时的温度会低成什么样他大致想象得出来。</p>
<p>聂源赶忙跑回车里拿上防风外套系在腰间,以备不时之需。</p>
<p>小路的尽头伫立着荒宅的院门,门的部分早就不翼而飞,只留下间距约三辆解放卡车那么宽的石柱以彰显当年的辉煌。</p>
<p>荒宅前的庭院面积不大,正中有一座欧式喷泉,现在已完全干涸。原本应当平整的石砖地面更是几乎找不出完整的石板,各种喜阴的野花野草在石缝中顽强的生长。庭院里自然也有绿化用的小花坛,曾经在主人呵护下盛开的花朵如今均被山间的植物所取代。</p>
<p>荒宅的灰色砖墙上布满皮癣般的青苔,一些藤蔓植物宛如青色的血管攀附其上,唯有荒宅飞起的屋檐的一角能照射到丁点日光。</p>
<p>聂源站在院子中环顾四周,荒宅的院墙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几乎完全损毁,偶尔能在滋生的草木之下看到些许断壁残垣。</p>
<p>而在一处院墙废墟外,聂源发现了一块被清空的林地。其中搭建了几顶帐篷并且摆放了一些折叠家具、野营用品,完全一副临时营地的样子。</p>
<p>聂源有些奇怪:明明院内更加平整,可这伙人为什么非要舍近求远,专门废一番功夫清理植被将营地搭在树林中?</p>
<p>难道他们是怕被人发现后告他们非法入侵不成?</p>
<p>他想不通其中关键,便索性不再去想。</p>
<p>聂源三步并作两步爬上荒宅前的楼梯,轻轻推开紧闭的大门。</p>
<p></p>

  https://www.biqugebar.net/83_83617/431773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