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希望与图腾 > 第三0八章 上四台的旅游开发构想(二)

第三0八章 上四台的旅游开发构想(二)


麦,如果农村不进行节能建设,不打省柴灶,不建沼气池的话,恐怕这片杜鹃林早已经成了荒山了蒋雯雯说道。

        是啊,雯雯,特别是以往,家家户户烤火都用木炭,伐薪烧炭南山中,烧木炭是最毁坏森林的田理麦说道。

        蒋雯雯左右环顾,又仰头看了看每棵杜鹃树的上面,她没有看见杜鹃花。

        麦,这杜鹃花在远处看,的确壮观漂亮,但到这杜鹃林里了,真的见不着了蒋雯雯说道。

        雯雯,所以我先前说要在这杜鹃林里设置旋转梯步,或者叫天梯吧,为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田理麦看着那被杜鹃树枝和叶片遮掉的天空说道。

        麦,我们找一个地方休息一会儿。蒋雯雯说道。

        田理麦找了一棵硕大的杜鹃树,他先让蒋雯雯坐下,然后在蒋雯雯的对面一棵树下坐下来,他说道:雯雯,假如我们现在能够将晨溪大寨百家竹林和这里的杜鹃林拿下来,捏在一块进行开发的话,那景区的容量还是较大的,还有坛子洞

        麦,这杜鹃林我看了之后,已经有了感知了,而你说的坛子洞,对于我来说还是模糊的,因为我没有现场感知蒋雯雯说道。

        雯雯,那明天早晨我们早点吃早饭后,我带你去体验体验田理麦说道。

        麦,要钻一个没有开发的溶洞,恐怕只是我们两人是不行的蒋雯雯说道。

        雯雯,我们两人只去那洞门口看看就行了,对于溶洞你已经看的多了,天下溶洞一个样田理麦说道。

        蒋雯雯笑了笑,说道:不,麦,说是那样说,每个溶洞都还是有它各自的特点,有的大有的长,有的奇有的神秘

        雯雯,如果你硬是要看的话,我们两人可以走一段,不走长了就是田理麦说道。

        蒋雯雯听了田理麦的话,说道:那也行,如果不走一段的话,我怎么能够对你先前提出的将什么文化放到洞里去融合,提出意见

        雯雯,我又想了想,坛子洞,不提溶洞了,也不以溶洞的理念来开发,而以土司文化来开发,唐崖金峒龙潭容美石柱等土司文化都是很有名气的,特别是唐崖土司城遗址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如果把唐崖土司文化放在这里来,将坛子洞作为土司纳凉避寒的地下府城打造,那就有文化了,溶洞里就是冬暖夏凉的田理麦说道。

        麦,唐崖土司城离这里有六七十公里呢,靠的上吗蒋雯雯说道。

        雯雯,六七十公里算什么,当时土司的统治远着呢田理麦说道。

        麦,那这里原来属于唐崖土司统辖吗蒋雯雯问道。

        应该是的,雯雯田理麦似乎也拿不准。

        麦,我对唐崖土司城还不太了解,那你给我讲一讲唐崖土司城的那些事,让我也了解了解蒋雯雯说道。

        那好吧,雯雯,这里又凉快,又清静田理麦说道。

        杜鹃林里不时传出各种鸟鸣之声,特别是杜鹃的鸣叫更是声大。

        田理麦看了看蒋雯雯开始讲述唐崖土司城的故事。

        唐崖土司城位于湖北咸丰唐崖河畔,土司城始建于元至六年即公元一三四六年,明天启初年即公元一六二一年,进行扩建,辟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内有帅府官言堂书院存钱库左右营房跑马场,花园和万兽园等,共占地一千五百余亩。在土司城内外还修建有大寺堂桓候庙玄武庙等寺院。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唐崖司。现在唐崖土司城遗城保存最为完整的石牌坊,是明天启三年,即公元一六二三年修建的,正面刻着荆南雄镇,反面刻着楚蜀屏翰,两面镌有土王出巡渔南耕读云吞雨雾哪咤闹海槐荫送子等浮雕图案。牌楼正面的唐崖河畔,存有石棺石马各两尊,石人仪态庄重肃穆。

        田理麦讲到这里,突然掏出手机来说道:雯雯,关于唐崖土司城的相关情况和故事,网络上多得很,我又何必费口舌呢,来,搜出来你自己看,想看什么翻出来就是

        听了田理麦的话,蒋雯雯拿出手机说道:我自己搜

        于是蒋雯雯在手机上搜唐唐土司城,一下子出来几百个关于唐崖土司城的条文。蒋雯雯看起来:

        唐崖士司城,面临唐崖河,背靠玄武山,距县城30公里。唐崖土司系著名九溪十八峒土司之一,咸丰县四大土司之最。所辖范围方圆近二百里,城址内随处可见残缺砖瓦,以及残陶瓷器碎片,文化层最厚处可达1米左右,现城址中还保存着土司时代的重要文物遗迹,如石牌坊石人石马土王坟以及城墙街巷等。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崖土司,覃姓,世代居宦,相沿一十八代,历位460余年。元时建制,功授宣慰使司;明洪武四年1371年因过降为长官司,永乐二年升授安抚司,并颁授活龙苍蒲二副司。天启年间,覃鼎奉命征讨,战功卓著,蒙四川右布政使朱燮元提奏,授宣慰使职,朝廷赐皇令二道牌坊一座,上书荆南雄镇楚蜀屏翰八个大字,清康熙十八年又降为长官司,直至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为止。

        唐崖土司城始建于元代初期,明朝达到鼎盛时期,拥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建有衙署宫言堂大小衙门存钱库牢房阅书院靶场箭道左右营房万兽园,等还有8大寺院36箍井。现存的遗址东西长770米,南北宽750米,总面积5775平方米。整体建筑分政治宗教军事文化经济综合娱乐和墓葬八大组成部分。

        唐崖土司城的东面北面和南面大部分地方修建了城墙又称外城墙,在其北面和东北面还修建了内城墙。城墙以自然石块稍微加工后垒砌而成,现大多可见,并保存在1米以上。其中,临河一面保存最好,高达5米,现存城墙基宽2米。在城的东门处,原有的城楼基础墙体远远大于城墙的宽度,现残宽6米至7米左右,可明显看出是城门楼的基础,现东城墙残长150米。

        城址中街巷至今仍清晰可见,传称土司城中三街自城东入,城西出。分为上中下三街,呈不规则形状,全长880米。以石牌坊为中心,称中街,街面全部以青石铺砌而成,条石长2米,宽3米,横向顺街镶嵌,街面宽阔而整齐。沿大衙门而下,称上街;沿小衙门而上,称下街。36条巷道仍以石块铺砌,随地势连接街道,四通八达。其中在上街和南城墙之间依次平行着一横道二横道三横道。

        唐崖土司有桓侯庙石人石马和牌坊。在唐崖河西岸昔日土司城的进口处,庙宇台阶依旧,今人仿古重建垣侯庙宇一座,内有两尊石人石马对峙山门,庙后为张飞祭台。

        石人石马高2米,长3米,马势若奔腾,人背雨伞,举手执髫,体态雄健,造型生动,为历代文人所赞赏。明万历辛亥岁,印官田氏夫人和钦依峒主覃杰为纪念覃鼎出征功绩,请当地雕刻大师陈大仙用巨石雕刻了一对石人和两匹石马。现立于城东唐崖河畔的台地上。按覃氏族谱记载:当年雕凿石人石马的同时,还修建了张王庙,后又改称桓侯庙。为了有效保护石人石马,1979年省政府拨款新建了罩马亭。

        据说这是土王覃鼎马夫和座骑,石马为公母二马,作提腿欲行状,前有执辔石人两名,皆武士装束,侍立马旁。石马傥权奇,势如腾骧;石人执辔其旁,如控驭状,左右并立,栩栩如生。

        有诗云:石人石马在阆州,大仙留下几千秋。青草齐眉难开口,黄尘满面一鍪兜;狂风呼呼无毛动,细雨霏霏有汗流;牧童有绳牵不去,狂鞭怒打不回头。马以整块石凿成,奇伟雄壮。左侧石马高38米,背宽7米,长8米。马身雕饰鞍蹬缰辔,清晰明显。缰上阴刻小字:万历辛亥岁公元1611年季夏月四日良旦,印官田夫人立。石人高9米,着盔甲,佩剑抱伞,侍立马前。右侧石马高08米,长5米。马缰阴刻小字万历辛亥岁季夏月四日良旦,峒主覃杰同男覃文仲修立。石人头已毁,残身高6米,着盔甲,侍立于旁。两马间距8米。马的特点,似为南方马的形体,肥壮而不高大。

        顺庙左上行300米,有土司城屏障石牌坊一尊,明天启3年1623年皇帝赐修。牌坊高8米,宽03米,全石仿木结构,横额正面书荆南雄镇,背面书楚蜀屏翰,8字苍劲有力,全为阴刻,石牌坊两面还刻有土王夜巡麒麟奔天云雾腾龙哪咤闹海耕耘樵夫渔人阅读等故事图案。

        石牌坊是土司城的屏障,矗立在唐崖土司城中央,前为街道,后为衙院,颇为雄伟壮观,是现今土司城遗址中的文物精华。牌坊为全石结构,一斗三开亭阁式斗拱建筑,飞檐翘角,三门四柱,通高15米,通宽4米,柱粗2500厘米。前后均以高5米宽7米厚25米的鼓石护撑,门前立石狮一对。中门宽9米高5米。侧门宽7米,高5米。上以整石为枋,凿榫为柱相接。枋间以厚15厘米的薄石镶嵌,其上雕有人物书画文字龙凤。中门坊额下以象鼻装饰,布局别致。临街一面阴刻荆南雄镇四个苍劲醒目大字和钦差总督四川兼湖广荆岳郧襄陕汉中等府军务策授总粮饷巡抚四川等处四方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乃佥郡御使使朱燮元为等小字。临后衙一面阴刻楚蜀屏翰四个苍劲醒目大字和湖广唐崖司征西蜀升都司佥事兼宣抚司宣抚使覃鼎立天启四年正月吉旦等小字。大字上下坊与侧门坊客面浮雕神话故事人物图案,计有土王出巡麒麟奔天哪吒闹海舜耕南山渔樵耕读云龙吞雾等。

        据史料记载,此牌楼是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嘉靖皇帝赐书给土司覃鼎的皇令,距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由于整个牌楼的门柱坊额和飞檐全系石头结构,加之方形素面,从楼基到楼顶收方自然,坚固协调。传说当初石牌楼怎么也立不起来,正在工匠们无可奈何之时,来了一个讨饭的乞丐,立牌楼的人就给了他一碗饭。但乞丐并没有马上吃饭,而是将筷子插在饭碗中间。工匠们受到了启发,逐采用堆土法即在石柱两旁堆土将牌楼立起。

        这座石头结构的牌楼,即体现了中原汉文化的强大影响,又保留了土家族文化的特色,是土家族汉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还有一处土王墓。土王墓为田氏夫人和无名墓,置拜台墓室,室外拜台宽阔,玉石栏杆装饰,墓室并排4间,四壁石墙,花纹精致,设有棱动石门开启。门外为仿木石结构的一斗三升式重檐建筑,屋面雕饰筒瓦,脊翘龙首,檐下斗拱,廊柱挺立,墓室现为空穴。距土王墓后200米远的玄武山上,有两株合围7米高40余米的古杉,枝叶繁茂,相传系土王覃鼎和夫人田氏共同栽培而成,人称夫妻杉。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https://www.biqugebar.net/7_7718/39279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