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就是回来看看 > 第一百零七章 不动则已,动则翻手逆势

第一百零七章 不动则已,动则翻手逆势


第二天早上,刘文轩就见到了宝船王的助理于明君。

        一个四十出头,精明干练的男子。

        至于双方谈了些什么,达成了何种协议与条件,外人无从得知。

        但整个香江歌舞升平的背后,却已经开始了激流暗涌的对撞与博弈。

        1980年6月20日,星期五,下午3点。

        怡和高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置地增购九龙仓股份的建议。

        置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鲍富达宣布:

        置地将以两股置地新股,加766港元面值10厘周息的债券,合计以每股价值100港元的价格,换购九龙仓股票。

        预算增购3100万股,使置地持有九龙仓的股权,从20增至49。

        鲍富达强调,这次换股行动,是“增购”而非收购或与九龙仓合并。

        而置地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点,提出增购九龙仓股份的建议,主要是基于公司财政状况理想,才将增购的目标定为49。

        一方面,是要避免触发香江收购及合并守则的全面收购点,由于未过半数,无需以同样条件,向其他股东提出收购;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九龙仓经营良好,无意改变董事局结构及其管理方式。

        当日,九龙仓股票在香江四家证券交易所停止挂牌。

        而香江证券监理处,也就置地增购九龙仓事件召开会议研究。

        但没有透露会议内容及结果,只表示翌日将继续开会。

        作为九龙仓的董事之一,吴广正在当日上午,也接到了怡和对于置地增购的通知。

        这是兼任九龙仓主席的纽壁坚,在电话中向他做出的知会,作为九龙仓董事局主席,他有责任通知每一位董事。

        争夺战一开始,就是刺刀见红,引发烽火连天。

        全港为之震动,股市为之疯狂。

        这就是说,一股九龙仓的股票,由70港元出头,直接飙上了100港元的巅峰。

        这与年初不到50港元的市价,无疑翻了一番还多。

        广大股民当然是乐见其成的,傻子都知道及时脱手就是大赚啦。

        隆丰国际方面,却一直未见回应……

        第二天,各大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大规模报道。

        《星岛日报》率先爆料:

        宝船王其实已经于几天前去了欧洲,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联系的上。

        而宝氏可供随时调动的资金,也不过几亿港元。

        如果按照当前隆丰国际持有的九龙仓30的股份来看,想要增持到49,还需要收购2000万股。

        而按照怡和给出的市价,宝氏还需要20亿港元甚至更多的现金,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但是,股市与银行周末是要歇业的。

        而宝氏虽然另持有大量债券,以及大批船只代售,但前者想要变现,就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后者也只是采取了分期付款的方式,款项到位陆陆续续差不多也要几年。

        所以,远水根本解不了近渴。

        情况很明显,宝船王能在几天时间里筹措到20几个亿港元吗?

        对此《星岛日报》持怀疑态度。

        当然了,大多数人对此其实也是半信半疑的。

        要知道这可是1980年,几十亿资金,确实是个滔天的难题。

        但《东方日报》的政经短评,却以《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为题,发表了不一样的评论。

        文章认为置地此举,旨在趁高抛售九龙仓转而购进置地,以巩固其控制权。

        并以“围魏救赵”来形容置地的“增购”手法,断言置地如果遇到反增购的压力,必将会选择壮士断臂,卖出九龙仓股份。

        这篇评论的确有先见之明,而事态后来的发展,也证实了其眼光的独到及精准。

        《信报》则一针见血的指出:

        这次置地的“增购”行动,可以说是经过精心的考虑和周密部署的,并且将宝船王可能的应对,都计算进去了,是一着进可攻、退可守的绝招。

        因为首先,置地抢先发难,争取到了主动权。

        它的增购行动,一如几年前收购牛奶公司时所用的手法,是以股票和债券的形式进行,操作上非常安全。

        因为要增购29的九龙仓股票,所增发的置地股票不算太多。

        而应付债券的10厘息,也比当时最优惠利率12厘为低。

        万一赎回债券遇到困难,还可以出售九龙仓部分物业,以现金红利派回股东供置地还款。

        所以,置地的“增购”行动所付出的代价,就相对较低。

        而宝船王则先机已失,要提出比置地更有吸引力,而又可以即时实行的计划,只有用现金增购,所付出的代价必将不菲。

        再次,置地将增购的价格提高到每股100港元,换言之,就是要逼迫宝船王以每股100港元以上的现金价格,提出增购九龙仓股票。

        由于置地最初持有的九龙仓股票较为便宜,约每股10港元左右,其后增购,亦大约每股40至50港元。

        如果置地增购行动失败,宝船王以每股100港元提出增购,置地退而求其次,也可获得不菲的利润。

        最后,就是置地选择6月20日这个星期五,来宣布计划,是一着绝妙的招数。

        其时,宝船王正在欧洲,参加国际独立油轮船东会议。并准备在下星期一会见墨西哥总统。

        而期间的星期六、星期日,又是公众假期,筹集资金将有颇大困难。

        置地此招,可以说是攻其不备,杀了宝船王一个措手不及。

        ……

        反正各方人物粉墨登场,各抒己见。

        一时间众说纷纭,舆论一片哗然。

        整个香江的各界人士,都在观望,看宝船王如何应对怡和的泰山压顶之势……

        6月22日,宝船王回到香江。

        却并未对九龙仓事件做出任何表态。

        当天下午,他约见了汇丰银行的主席沈弼以及副主席博伊,谈话内容没有透露出任何信息。

        6月23日,周一。

        隆丰国际与宝船王方面继续保持沉默。

        而置地证券那边却已经人群涌动,开启了疯狂状态。

        除了少部分人还在观望之外,大多数手里持有九龙仓股票的人,纷纷选择了投向怡和。

        而宝船王单方面的沉默,给人透露出的消息,无疑就是缺乏信心。

        也就是说,他或许还没有找到破局的方式。

        这也意味着,怡和的高歌猛进,似乎已经预示着九龙仓未来朝代更迭的命运。

        当晚,置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鲍富达,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他仍未知悉宝船王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也无从置评。

        太子大厦环球集团总部会议室。

        宝船王神情间,丝毫没有慌乱与倦色,反而脸带笑容,看起来心情不错的样子。

        下面坐着隆丰国际的财务顾问、环球的高层以及法律顾问、获多利公司的高参们,以及吴广正等人。

        “现在外面情况怎么样?说说吧。”

        宝船王声音很洪亮,也很平静。

        “据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怡和那边已经掌握了至少30以上,目前这个持股量还在攀升,照这个形式下去,不需要几天时间,达到49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嗯,朗德斯总裁这边有什么意见?”

        宝船王转向获多利公司的总裁朗德斯。

        “我觉得可以开始了,不能再耽误下去了,怡和提出的100港元换一股的增购价,是用股票债券交换,股民其实并没有得到实惠,说白了还是一个虚拟数字,我觉得直接用现金反增购,就算压到90港元,也有很大的把握成功。”

        朗德斯侃侃而谈。

        这次对于他来说,其实也是个机会。

        毕竟能参与进这样的大战里,盈利是一方面,以后在金融证券领域里的影响力,其实更加重要。

        “我不想打持久战,夜长梦多,而且怡和这个庞然大物,有足够的可重组力量,反扑带来的后果,不见得就一定对我们造不成伤害。

        “所以,要速战速决,一击必中,要让他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宝船王语气很平静。

        但言辞里带出的铮铮杀伐之意,却显示出一往无前的干净利落。

        朗德斯沉吟道:“这样的话,那就定在101到105之间,现金收购,绝对把握十足。”

        “好,那就用105港元一股现金反增购。”

        宝船王一锤定音,说的掷地有声,把自己的海派作风,展现的淋漓尽致。

        6月24日早上。

        宝船王终于站在了广大媒体面前。

        “截至昨天为止,隆丰国际已经持有九龙仓44·7的股票,接下来,我们会以105港元一股的现金反增购方式,从市场上增购4·3的九龙仓股,把持股份额提高到49,收购期限仅限当天……”

        各大媒体瞬间炸锅……

        我去,宝船王是如何做到在短短时间之内,就悄无声息掌握了44·7的九龙仓股份的?

        这是直接没有给怡和留余地啊。

        同一时间,各大媒体出版的报道里,也刊登了隆丰国际的声明与。

        甚至直接宣布了发展九龙仓业务的总体规划,以提振股民的信心。

        香江再一次轰动。

        比之前怡和的动作有过之而无不及。

        毫无疑问的,当天下午两点左右,隆丰国际就又一次召开记者会,宣布隆丰国际已经持有九龙仓49的股票份额。

        九龙仓收购战就此落幕……

        观战的各界人士只能感叹一声,宝船王不愧是宝船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万钧。

        实在是霸气无比啊。

        而此时的宝船王呢?

        却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静静的喝着茶水,默默的思索着什么……

        九州传媒、刘文轩、pg基金……

        厉害啊,无论是对形势的判断上,还是在应对策略上,怡和的动作,就像是在跟着他们的指挥棒在转似的。

        这种犀利的眼光与布局的能力,实在是前所未见。

        而最让他心服口服的,还是人家的格局与魄力,说不涉足地产,就毅然决然的视到手的利润如无物。

        这种大气与专注,是当前浮躁的香江,最缺乏的东西,也是最珍贵的素质。

        作为汇丰银行的董事,他当然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比如出入香江的资金流动情况等。

        这是汇丰作为香江最大发钞银行的权力之一,也是汇丰稳坐香江第一权势榜首位的原因所在。

        所以,只要他想,九州传媒与pg基金的关系,在他的眼里就没有秘密可言。

        当然了,他对这些东西的探查并不是想要针对谁,而是对合作对象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这本就无可厚非。

        只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pg基金的背后,竟然也隐隐有莫家的影子。

        而莫世文的盘古研究院,在知情人眼里,如今已经是香江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一方势力了。

        无论是在国际上搅动起来风云,展现出来恐怖研发实力。

        还是在香江迅速崛起的速度,都让人惊叹之下深感震撼。

        从去年大和世嘉的街机,到英吉利的诺亚公司,再到台南的天工半导体,然后今年美利坚的lc化工,劳斯莱斯汽车公司的收购案等等。

        这些都能让宝船王从资金流向里,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盘古研究院。

        而九州传媒现在向自己抛出了橄榄枝,自己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况且,在九龙仓事件上,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而礼物是人家生生相当于白送性质的递给了自己,这个人情……可欠大了啊!

        不过,与这样的公司达成战略伙伴关系,无疑也将是更大的收获。

  https://www.biqugebar.net/73232_73232527/120940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