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摄政王夫妇不可能这么恩爱 > 第77章 第 77 章

第77章 第 77 章


在听见“谢明一”三个字从明仪口中出来的时候,  谢纾同情的眼神停留在了明仪的小腹上。

        看到自己夫人脸上的笑容,他实在不忍心违逆夫人的意思。

        不过本着为人父的责任心,谢纾还是残忍拒绝了“狗蛋”、“臭丫”作为孩子小名的提议。

        至于孩子的大名,  叫谢明一实在过于……朴素(简陋),  还是应该再好好想想。

        毕竟百般播种,才发了这么一颗小苗。

        为了安夫人之心,  初为人父的谢纾,对取名一事极为上心,  翻遍了古书和典籍,才为这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的孩子寻了个好字——昴。

        昴为星名,  乃二十八星宿之一。亦有聚星成团之意。

        明仪对谢纾取的大名很是满意,摸了摸小腹,  告诉小谢昴:“你爹爹说你是照彻夜空的小星团,很耀眼呢。”

        四个多月大的谢昴第一次给了阿娘一点动静。

        这动静像极了锦鲤吐泡泡,  于是乎未出世的谢昴有了个比狗蛋臭丫稍微好听了一点的小名——鲤鲤。

        小谢昴安安稳稳地在阿娘腹中长大,却苦了他被迫“斋戒”的爹爹。

        终于等到小谢昴五个月大的时候,  太医给谢纾递了口风,  表示适当的“操劳”,  有益于夫妻恩爱和孩子康健。

        这属实让斋戒许久的谢某人有了释放的机会。

        可自明仪知道了小谢昴的存在,  便不肯再与他亲近。她不肯的理由,令谢纾哭笑不得。

        当着孩子的面,  她怕羞。

        是夜,  明仪在净室沐浴完,  换上宽松的寝衣,  由谢某人小心抱回了房里,  轻放在卧榻上。

        明仪放松地侧躺着。

        谢纾动作轻缓地躺到明仪身边。他眼微沉,  吹熄油灯,拉上床帘。

        明仪闭着眼,忽觉自身后被人抱紧,谢纾轻柔而小心地开始了他的攻势。

        数不清实战过多少次,这让谢纾极快极准地抓到了明仪的弱点,对准弱点逐个击破。

        明仪红透了脸,张嘴不停哈气,久未承雨露,她本能地想去迎合,却苦于心中羞耻,咬牙隐忍:“别……”

        她越是如此,谢纾越是撩拨。

        谢纾在她耳边轻道:“太医说,可以。”

        谢纾抬手抚上明仪的小腹:“夫人不必羞怯,前三个月你我也没少当着他的面……”

        “何况眼下是深夜,他已经睡了。”

        明仪:“……”

        谢纾刚说完这话,谢昴似为了打亲爹的脸,刻意在此刻翻了个身。

        谢纾:“……”

        大周堂堂摄政王最终还是败在了未出生的小儿身上,收起了伸向夫人的魔爪。

        谢纾轻叹了声,温柔又无奈地隔着阿娘的肚子轻抚了抚小谢昴,揽着母子俩安安分分地睡下了。

        次日一早,自淮南道传来急报,河南、淮南、山南等地蝗灾失守,其中以淮南灾情最为严重。

        粮食短缺引发淮南多地动乱,事关重大,谢纾需亲自赶赴淮南一趟视察灾情,这一来一回恐需要月余。

        小夫妻忽要分离一段日子,且明仪身子日渐笨重,谢纾很是不舍和愧疚,但两人都明白这是他们责任所在,无可推卸。

        临别前夜,拥着夫人亲了好几口,过了过嘴瘾,而后一如既往地揽着母子俩入睡。

        他闭着眼留恋怀中每一寸温热,忽有双冰凉的小手攀上了他的背……

        谢纾蓦地睁眼,微惊得看着在他身

        上点火的明仪。

        “夫人,你……”

        明仪“啾”地用柔软唇瓣堵上他的唇:“可以,夫君。”

        谢纾深吸着气:“那……孩子怎么办?”

        “他睡了。”明仪悄悄告诉他,“我们轻一些,就不会吵到他了。”

        小家伙这会儿倒是安分得很。对待阿娘与爹爹完全是两个样子。

        谢纾忽觉有些欣慰,似乎这世上又多了一个爱惜守护明仪的人。

        这夜,夫妻俩在温柔缠绵中度过。

        次日一早,谢纾在被夫人亲过后,心满意足地上路去了淮南。

        河南、淮南、山南一带,蝗灾并不少见。只今岁淮南一带尤为严重。

        只因自去岁起,淮南一带盛行起了一道美食——烤雀。

        佃农门把那些吃稻谷的害鸟给都捉了烤了,撒上盐巴和一种自西域传来的香料,味道异常鲜美。

        殊不知这佃农口中的害鸟,既吃谷子又吃虫子。

        没了这群“捉虫能手”,遇着蝗灾,地里的庄家反而全被虫给害了。

        吃不上粮的百姓围堵了官府大门,逼着官府开仓放粮,可今年整个淮南失收,哪有那么多存粮分给百姓。

        朝廷拨粮手续繁杂,救济粮没有那么快送到淮南一带。

        故而才有了那场动乱。

        谢纾原以为,淮南会是一片乱象,可他到了淮南,却发现事情似乎比他想的要好上许多。

        明仪前阵子在各道都设了慈善会,在淮南出事后,帮扶和收容了不少难民。

        淮南临近江南道,江南道米业大头钱彪乃是江南道慈善会的协理人。

        商户流动性强。自知道淮南出事以后,钱彪立刻调集了米粮送去给了淮南道慈善会。

        这一举动,无疑是缓解了淮南道百姓缺粮之苦,亦给朝廷拨粮留了缓冲的余地。

        谢纾自淮南写信给自己的夫人,在信中极力夸赞了夫人一番。

        谢纾写信之时已经想到了自己夫人看到信时挺起腰板,得意洋洋的小眼神了。

        然而他的信送到宜园之时,明仪去了大慈恩寺探望自入春起便久病不起的王太后。

        王太后瞧着明仪鼓起的肚子,久违地露出了笑脸,可笑过之后,她又忍不住泪流满面。

        苍老的手盖在明仪的小腹上,一遍又一遍地对明仪道——

        对不起。

        明仪没懂皇祖母为什么要这般,忙拿着帕子去擦王太后的眼泪:“您哭什么?”

        王太后只是告诉明仪:“祖母是为姝姝高兴。”

        “看见姝姝好,我便安心了。”

        明仪起初还不明白王太后为何这么说,直到第二日王太后病危,才明白她是想告诉自己,她能安心瞑目了。

        得益于慈善会,谢纾在淮南进展一切顺利,在平息动乱后,提前返京。

        他快马加鞭赶回宜园,只为了能早些时候看见夫人的笑颜。

        可风尘仆仆赶到宜园,却不见明仪的踪影。

        刘管事告诉谢纾:“您赶路这段日子,王太后病危,长公主去了大慈恩寺了。”

        谢纾手心一紧,即刻赶往了大慈恩寺。

        他到寺里的时候,寺中刚好敲响了丧钟。

        自寺内传出报讯般的高喊声:“太皇太后薨了。”

        沉重的丧钟一声接一声地传来,谢纾加快了脚步,往菩提院而去。

        他远远望见了明仪纤瘦的身影,独自站在院门前,冲上前去将人拥入了怀中。

        “我回来了。”

        明仪没出声,她的头埋在谢纾怀中,任由眼泪浸湿他的衣襟。

        谢纾静静地守在她身边,等她慢慢中悲伤中抽离,而后陪着她一起处理了王太后的后事。

        自成亲那刻起,他们便成了彼此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无论是开心还是难过,往后余生都彼此陪伴。

        人有悲欢离合,总也避免不了分别。

        送王太后出殡葬入陵园那日,天色极好,明仪向王太后做了最后的告别,她告诉祖母——

        她定会一直都好好的,和谢纾一起。

        出陵园时,明仪牵过谢纾的手,夫妻俩连同腹中已经很会动了的小谢昴一起回了他们的家。

        “夫君,我饿了。”

        “想吃点什么?”

        “想吃你做的汤圆。”

        “好。”

        这世上有另一个人给了她“团圆”。

        分别过后,她将要开始迎接一场新生。

  https://www.biqugebar.net/71047_71047412/100299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