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世子夫人想和离 > 第8章 韵色无边

第8章 韵色无边


三声莺啼报晓,几度薄阳暑消。

        细篾短檐斜照,数枝青杏弯腰。

        今日回门,姜辞特意换了身娇俏的霞红碎梅长裾,裙摆缀芙蓉,素雅的妇人髻边,一只白梅玉簪在日光下莹润。

        她本就容貌婉丽,细长柔和的柳眉下,凤眸含秋,眼睑一颗红痣,微敛时艳上三分。

        她极适合这样艳丽的颜色,却素来打扮清雅,一是因为高门夫人身份,二是因为江逾明寡饰。

        目下,姜辞坐在铜镜前,看着镜中的自己倏然一愣,空添的岁月清零,昔日的沉稳散去,她恰是二九年华,眉眼间的韵色介于青稚与成熟。

        她当是俏丽的。

        姜辞拿起口脂,浅浅描过,在上头留下一抹唇红。

        只是这样略施粉黛,就让镜中人焕然一新,不止气色,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铜镜中的眼波荡出春水,娇袭一身春意。

        江逾明看她从拐角过来,面色一怔,眉心微蹙。姜辞看见了,才不管他,抬步子走了。

        -

        姜府落在佘庆街上,并不十分繁华,却胜在环境清雅,周遭院子住过不少状元探花,所以牙行租赁售卖时,要价都高。

        车马走了不到半个时辰,便到府门了。

        石壁飞檐的姜府门前,是大哥和大嫂在等他们。

        姜辞透过车帘看到大嫂时,忍不住扬了嘴角,下马车的步子轻快,挽起大嫂手时,跟未出阁的小姑娘似的。

        大嫂看到姜辞,眉眼都是亮的,嗔骂:“都嫁人了,还这么不知稳重。”

        虽是责怪的话,却带着浓浓的关切。

        姜辞心中暖融,忍不住靠在大嫂肩上,想到了前世——大嫂因难产去世。

        知此噩耗,姜辞惊吓过度,晕了过去,甚至错过了见大嫂最后一面……这事也成了姜辞一生的遗憾。

        好在她回来了。

        大嫂从宜州辗转荆州,如今又嫁到奉京来,更是难吃到桂花藕和雨后茶,以致孕中都惦念不忘。前世,姜辞托了沅叔帮忙寻,今日回门也没忘。

        姜辞挽着大嫂的手,亲昵地说些俏皮话,轻车熟路地往里进。

        回家嘛。

        至于江逾明?

        姜辞才不管他,大哥比她还不喜欢他呢。

        如今江逾明什么都不记得了,姜辞有气撒不出,耍脾气像欺负人似的,也该让他难受难受。

        江逾明看着姜辞雀跃离开的背影,有些无奈,冲大舅子作揖。

        姜溯轻咳了两声,有几分尴尬,他确实不太喜欢江逾明。

        江逾明自小便是旁人家的孩子,从前姜溯读书,听的最多的便是姜父念叨:多向江世子学学。

        一两次还好,听得多了难免抱怨,这江逾明还能是文曲星下凡不成?他是泥人,只能玩泥巴,跟那些喝露水的神仙比不来。

        他这般想,也这般说,果不其然,得了一顿骂。

        姜夷如是做御史的,骂起人来引经据典,半个时辰不带重复,姜溯挨了一顿说,恨不得原地蒸发。

        他少时也是顽劣性子,不服管教,这头姜父一拿江逾明训他,转头,他就和姜辞说起江逾明的坏话。

        姜夷如每训他一回,他便得找姜辞大骂江逾明一回,姜辞院前那片草坪都被他踏平了。

        姜溯原以为姜辞和自己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却不想亲妹子从来都只是身在曹营。

        再后来,修远侯府上门提亲,姜溯还站在院中叫嚣着别让他们进来。

        难怪姜辞说,大哥比她还不喜欢江逾明。

        姜溯背着手,端做清冷的架子,像是在沉思,其实是不愿与江逾明搭话,谁知,江逾明忽然快步上前,唤了他一声:“大哥。”

        姜溯心头一跳,垂下眼问:“怎么?”

        “听说大哥先前在沧浪诗会上做了一首诗,山河锦绣,得了皇上夸赞。”

        这是姜溯近来最喜欢听的夸赞,他的诗文自来如此,偏宫体,惯喜欢用辞藻堆砌。

        姜溯觉得妹夫还挺会说话,勉为其难应他两句:“小作,妹夫竟也听过?”

        “丹青妙笔,字字珠玉。”江逾明含蓄地赞了两句。

        姜溯喜上眉梢,客气:“妹夫过誉了。”

        江逾明眼底带着夸张的赞扬:“我最近寻到一份徽墨,甚是精美,想来墨宝配名诗,不知大哥可喜欢?”

        长笺跟在江逾明身侧,连忙把那方墨打开。

        姜溯只扫了一眼,便知那是块不可多得的古墨,但他高兴的不只这点——还有什么比少时劲敌一口一个“大哥”唤你,更让人舒坦的事吗?

        而且他还赞了我的诗!

        姜溯心情大好,趁江逾明不注意,连忙叫人把之前准备的那十八|九坛子酒收起来。

        江逾明和姜溯闲谈一路,见快到正殿,才问:“阿辞身子可是不好?”

        姜溯神色一顿,面上的笑意忽然淡了,他先是扫了一眼江逾明,才试探着问:“阿辞告诉你的?”

        江逾明点头。

        “也不是什么大事……”姜溯口上这般说,眉头却一直紧蹙,“我十三岁那年冬日,不小心坠塘,是阿辞救我上来的,那之后,阿辞便很怕冷,大夫说是寒气过甚……”

        只是姜溯不知道,姜辞救他那日,恰好是她第一次来葵水的日子,寒冬腊月的莲池,水温寒得刺骨,明明坠塘的姜溯,可姜辞的脸色却更白些。

        江逾明听完,眉头紧锁,想到昨日姜辞的脚碰到他时,很凉。

        “既是自家院子,好端端的怎会掉进池里?”

        “许是踩空了,谁知道呢?”姜溯开着玩笑,江逾明却觉得没那么简单,但现下前厅已到,他也不好多问。

        前厅里,姜夷如坐在主坐上。

        姜辞的娘亲顾氏生下她后,身子便不大好,没几年便去世了,如今坐在姜父旁边的,是继室周氏,再下是姨娘柳氏。

        姜家人丁单薄,柳姨娘有一子,周氏有一女,再就是姜辞和姜溯兄妹。

        奉茶抬礼,说了些场面话,便时过晌午,午膳时,江逾明坐在了姜夷如身侧,再下才是姜辞。

        姜辞进门后,一直黏着大嫂,连个眼神都没分给他,江逾明只得同姜夷如说话。

        “小女刁蛮,从小就跟着兄长在外头胡来,一点没有女儿家的样子,贤婿多担待。”姜夷如虎着脸斥责,却是疼惜的语气,看得出父女俩感情很好。

        江逾明便道:“阿辞性子挺好的,不拘束。”

        “好什么啊,野丫头。”姜父大笑,放下心来。

        没一会儿,侍女上菜,周氏坐在女儿身边,见席面上上了道羊肉,轻声嘱咐:“云云不喜欢吃羊肉。”

        侍女得了令,欲把羊肉放在姜辞面前,谁知菜碟还没落桌,江逾明忽然抬手接住了:“这道菜太腥,放另一边吧。”

        众人并未察觉,姜辞却一愣,江逾明不是最喜欢吃羊肉的吗?

        她不喜欢羊肉,觉得太腥,但今日是回门宴,府里自然会做些江逾明喜欢的菜……

        他是什么时候不喜欢吃羊肉的?

        姜辞愣了许久,直到大嫂唤她,才稍稍回神。

        用过午膳,姜辞挽着大嫂的手去了她的屋中。前世,大嫂因为身子底子不好,才会难产大出血,姜辞今日来,便是想多叮嘱些。

        大嫂听她说完,笑起来:“到底是嫁人了,心思细了,也周到了。”

        姜辞乖巧道:“才没有,是大嫂心细,我跟大嫂学的。”

        “和江世子还好?”

        “……挺好的。”

        “他知你不喜欢羊肉,专门让人拿远了,对你是上心的,我记得江世子是喜欢吃羊肉的吧。”大嫂浅笑着。

        姜辞被大嫂这话说得一愣,江逾明知她不喜羊肉,才把菜放远的?!

        “你呢?方才看你在席间都没怎么看他,怎么?吵架了?”大嫂的目光慢慢在姜辞面上扫过,试探着,“不会是因为林婉仪的事吧?”

        “我才没把那事放在心上,大嫂多心了,我刚与世子成亲,怎会吵架?”姜辞心中微动。

        他们从荆州回来时,正是江逾明和林婉仪的流言最甚的时候,还没成亲前,大嫂便开始担心这事,成亲后,大嫂也一直忧心她会与江逾明因这事生了嫌隙。

        姜辞不想让大嫂操心,安慰道:“我只是太久没见大嫂,想大嫂了。”

        大嫂点了点她的眉心:“你啊,看着大大咧咧,其实心里有主意的很,我知道说不过你,你自己看着办吧。”

        姜辞轻声道:“省得了。”

        傍晚,大哥和大嫂送他们出门,上马车前,大嫂忽然捏住她的手:“不高兴就同大嫂说,咱们回荆州去。”

        姜辞不敢应这话,只敢拿眼睛看她,在那样的目送里,上了马车。

        江逾明坐在左侧,两人安静了一路,直到车马碾过一个石子,骨碌碌颤起来,才问:“同大嫂感情很好?”

        姜辞“嗯”了一声:“大嫂是宜州人,受毒刺案牵连,去了荆州,当时我们两家都人生地不熟,只能守望相助……大嫂比我年长些,教了我很多,平日去茶楼听戏,也是大嫂陪我去的。”

        “你很喜欢荆州?”

        姜辞看了他一眼,她其实不喜欢的,但不喜欢的原因坐在她旁边,她便说:“喜欢的。”

  https://www.biqugebar.net/68518_68518466/113268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