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 > 第19章 第19章

第19章 第19章


朝廷派来了赈灾救疫的队伍这事,自然也是早就派人传信来知会过的,因此知州早早便派了人在城门前等候,远远地一见到这只队伍的身影,便立马有人去通知了城里的大小官员。

        因而,一行人来到城门前时,城内的官员便已经穿戴整齐,恭敬地等候着他们来到。

        站在最前方的知州许方回看上去便是四十来岁的中年人模样,留着长须,明明还算端正的脸上却是一副苦相。

        他一路做官做到知州的位置上,已经十分心满意足了,皇城内势力盘根错节,勾心斗角,不是他能趟的混水。

        如今他是一方大官,虽则不在京城,但是青州距京城也不远,可不是那等偏远州府,护卫京都,执掌一方,正是圣上看重他的表现啊。

        原本他只盼着任上不要出什么大事,届时知州任满之后,圣上或许会想起他,将他调回京城,不说入阁拜相,能安稳得个尚书便已足够了。

        可是,谁能想到,自己再过不久便要任满,连上书的折子都写好了,这种紧要关头居然出现了瘟疫,一下子扩散得那么快,官府甚至都来不及反应。

        他实在是觉得自己太过晦气,当然,也要怪通州的那个段礼康,明明可以早早告知自己此事的,居然如此胆大包天,瞒下了这么大的消息,还连累自己的州府,遭了这么大的难,真是可恶至极。

        如今陛下派了国师及四皇子前来的消息,他自然也是知道的,前些时日突然册封国师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四方,看陛下的样子,似乎连偏远州县也派了人前去告知,着实是看重此人。

        许知州倒是将信将疑,毕竟青州地处便利,他的消息自然也是灵通得很,此事一出,他便去了信询问了还在京城里的亲朋好友,得到回信之后自然也是大吃一惊。

        虽则他一向崇佛,府上也养了不少和尚,听了不少佛经佛语,可是信中所言那般神异场景,他着实是闻所未闻。

        待听得此次对方将与队伍一同前往青州的时候,他心中仍有疑惑,却不自觉地燃起一二期待之情。

        毕竟若是对方真能阻止瘟疫,救下青州,他配合对方自然也是有功,那原本掌率青州却失职的罪过,或许也能有转圜的余地。

        众官员立在城门处,见马车上下来一名青袍男子,许知州率先弓身朝着对方行了一礼,后头诸官员见状自然也一同行礼。

        “见过四皇子。”

        许知州往年入京述职之时自然是见过几位皇子的,不过这位四皇子一向存在感不高,若不是他一向记性好,怕是早就忘了对方长什么样了。

        “诸位,不必多礼。”

        四皇子看上去一副强装镇定的样子,让自己尽量不在众人面前露怯,这副样子甚至看上去让许方回有点眼熟,当然若是熟悉之人便知道,他这副样子是学的太子仪态。

        只不过他学起来却并没有太子那种落落大方之感,仍旧有些生涩。

        他接着没有继续说话,反而是侧过身,等待着另一辆马车上的人下来,站在城门口这些人自然也是心知肚明,这便是那位国师大人了,只是不知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得陛下如此看重。

        众人屏息,便见得两位容貌出众的婢女,将车帘分开,移了轿凳在车下,然后那人伸出素手,扶在车缘处,探出大半身子,继而缓缓下了马车。

        众人只觉眼前登地一亮,整个视野都明亮起来了,而眼前之人的容貌则更是令人心惊的美,像是渺小之人见识到比自身更为广阔,更为的壮大场景时,那种难以喘气,不觉抚胸的美。

        他们根本生不出半丝亵渎之意,只觉得眼前之人不是他们能见得的,直视得久了,甚至像是直视日轮一般,不由得激出泪来,都下意识移开了视线。

        许知州上前一步,恭敬行礼,却不敢抬头看对方的脸,行动间十分拘谨。

        “见过国师大人。”

        余下众人这才如梦初醒般,纷纷上前一一行礼,只是目光不敢再随意乱飘,每个人都低着头看着脚下。

        姜虞一副高冷模样,朝着眼前这些人颔首,便算是回应了。

        这些人也不恼怒,反而更生了欣喜之意,这才是他们心目中仙人该有的模样,合该如此。

        与四皇子来回客套几句之后,许知州便将众人迎进了城内,言说为众人准备好了居住的宅邸以及酒菜,只等为大家接风洗尘。

        姜虞看着眼前这条明显为了迎接他们,而特意清扫过的街道,看上去十分齐整,只是空落落的,看不出有什么大问题。

        马车依旧缓慢地行驶着,她似乎看见了对面那条街稀少的几个行人匆匆来去。一个错眼,似乎还看见了一个躺在地上的黑影,不知生死。或许是死了吧,她眼神追着那道黑影看去,似乎见到了两个人拖着他,不知带去哪里。

        不过一街之隔。

        这条街上,为了迎接钦差官员,从头到尾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半点脏污,日光照耀下,好似仍旧是太平盛世,另一条街上,在黑暗里的巷子里,有人正在死去。

        ……

        姜虞并没有出席接风宴,却也没有拦着其他人,他们跟着一路远行,终究是累了,歇一歇缓一缓也好,反正今日开始便是要没有空闲了。

        待得众人吃饱喝足之后,她便遣了韩统领派了几个手下去查看这城内情况,又随着林太医问了问城中病患的具体情况。

        从本地的大夫口中得知,许多病患往往生了高热,咳嗽,原本还以为是害了风寒,然后便是颈部或腋下往往偶生一赘肉隆起,继而咯血,几日便死。

        听到这里,姜虞不由皱了皱眉,她来之前并不知道这次瘟疫究竟是什么病,毕竟古代对于瘟疫的认知还很模糊,往往将所有的烈性传染病都统称为“瘟疫”。

        但是事实上,古代曾经爆发过的瘟疫中便有鼠疫、天花、流感、霍乱等各种传染病。

        之前听到那两个小孩形容城内患病之人的情况,她就已经有所猜测了,如今城内大夫的话更佐证了她的想法。

        “果然,是鼠疫。”

        作为甲类传染病,鼠疫的传播速度极快,在医疗水平极其低下的古代,致死率更是极高,最严重的败血型鼠疫的病死率甚至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不过根据大夫所说的症状,应该还没到那么严重的程度,应当是流行初期最为常见的腺鼠疫。

        “此次大疫,追溯源头竟是由鼠引起的吗?”

        耳聪目明的林太医听得她的低语,不由得激动起来,瘟疫竟是可以说得出具体来由,找得出原因的吗?

        就连他的师父也仅仅只是猜测这是天地间一股异气,但是再深究下去,这异气为何而来,从何而来,往年的瘟疫又是为何消失,这种种困惑却都不得而知。

        如今,他竟得有幸知晓这瘟疫来由吗?

        姜虞看了他一眼,见到他年纪这般大,却依然渴求知识的模样,内心实在有些感慨,这样的人虽然生在如此落后的古代,却有着一颗求知深究的探索之心,如此人物,说不定他就会名流千古,登上以后的教科书呢。

        “确实如此,”她点点头,也愿意多说几句为他解惑,"这类疫病便是由于老鼠身上带了病,人吃了这类患病的鼠,或是跳蚤叮咬了这类病鼠,继而叮咬人,才使得人患上鼠疫。"

        没错,跟姜虞一开始看到鼠疫,便下意识地以为是老鼠直接传播给人的不一样,老鼠这类啮齿类动物并非是直接传染者,而是由于人类被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才患病。

        或者是人类太过饥饿,实在没得吃,将得病的老鼠吃掉,才会染病,这时的疫病是不会人传人的。

        当然,如果发展到后期,病菌扩散到了肺部,发展成了肺鼠疫,那么便可以通过呼吸道感染,即使是交谈间也会染上疫病。

        因此古人所说“大灾之后便有大疫,”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每逢旱灾,难民四处逃荒保命,而老鼠也同样没了吃的,自然也会进入到人类聚居的地方寻找食物,并且流民在慌不择食下,连老鼠也会吃,这样的情况实在容易成为瘟疫的温床。

        而且干旱时节,本就缺少雨水,流民根本无法保证自身卫生情况,再加之四处流散,疫病很容易扩散开来。

        听得姜虞的解释之后,林太医才像是恍然大悟一样,拍了拍愣在一旁的徒弟的脑袋,让他记得待会拿纸笔记下来,一副将她所说的话奉为金口玉言的模样。

        而这时查探城内情况的人也回来了,城内就如同她之前猜测的那样,古代没有成体系的防疫意识,基本没有什么有效的防治措施。

        毕竟古代有的还是医馆和药房,以及四处走街串巷的游方郎中,大多数人病了还是选择呆在家里,请大夫上门或是上医馆治病。

        然而这样严重的情况下,医馆大多数都关门了,实在是收不下如此多的病人,况且还这瘟疫还如此危险。

  https://www.biqugebar.net/63323_63323244/100576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