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1976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闹相亲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闹相亲


人常说:人无外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既然那许多财富不能露白,恰如锦衣夜行。小包心情很不爽。就憋一口气,在西部山区修理地球起来,首先目标肯定就是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它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分布在中国西南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境内,其主要部分在中国和尼泊尔交接处。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急转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2450千米,宽200~350千米。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期,一直持续到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那时这个地区的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里堆积了厚达30000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早第三纪末期,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经地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仅在第四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还在缓缓地上升之中。

        喜马拉雅山脉是从阿尔卑斯山脉到东南亚山脉这一连串欧亚大陆山脉的组成部分,所有这些山脉都是在过去6500万年间由造成地壳巨大隆起的环球板块构造力形成的。

        大约18000万年以前,在侏罗纪,一条深深的地槽——特提斯洋与整个欧亚大陆的南缘交界,古老的贡德瓦纳超级大陆开始解体。贡德瓦纳的碎块之一、形成印度次大陆的岩石圈板块,在随后的13000万年间向北运动,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印度-澳大利亚板块逐渐将特提斯地槽局限于自身与欧亚板块之间的巨钳之内。在其次的3000万年间,由于特提斯洋海底被向前猛冲的印-澳板块推动起来,它的较浅部分逐渐干涸;形成西藏高原。在高原的南缘,边际山脉(外喜马拉雅山脉)成为这一地区的首要分水岭并升高到足以成为气候屏障。这些以万年为单位的造山运动,不是小包在短时间里所能改变的,他只有运用双鱼玉佩之功能,制造一些局部地震,重新布局山河。

        利用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产生强大的南北向挤压力,致使青藏高原快速隆起,形成喜马拉雅山地的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分早、晚两期,早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洋板块与亚洲大陆之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发生强烈碰撞。喜马拉雅地槽封闭褶皱成陆,使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合并相连。与此同时中国东部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发生张裂,海盆下沉,形成马里亚纳海沟,使中国大陆东部边缘开始进入边缘海-岛屿发展阶段。)

        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推动着刚硬的印度洋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线向亚洲大陆南缘俯冲挤压,使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这种以小的倾角俯冲于亚欧板块之下的印度洋板块持续向北的强大挤压力,在北部遇到固结历史悠久的刚性地块的抵抗,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力,使构造作用力高度集中,引起地壳的重叠,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加强和深层及表层构造运动的激化,导致地壳急剧加厚,促使地表大面积大幅度急剧抬升,于是形成雄伟的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最典型的特征是扶摇直上的高度,一侧陡峭参差不齐  的山峰,令人惊叹不止的山谷和高山冰川,被侵蚀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测的河流峡谷,复杂的地质构造,表现出动植物和气候不同生态联系的系列海拔带(或区)。喜马拉雅山脉的大部却在雪线之下。创造了这一山脉的造山作用依然活跃,并有水流侵蚀和大规模的山崩。这给小包的作案提供了机会。

        喜马拉雅山脉东西绵延24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300千米,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在中国和尼泊尔境内是它的主干部分。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0座(截止1997年,全世界8000米以上高峰仅14座),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喜马拉雅山脉在地势结构上并不对称,北坡平缓,南坡陡峻。在北坡山麓地带,是中国青藏高原湖盆带,湖滨牧草丰美,是良好的牧场。流向印度洋的大河,几乎都发源于北坡,切穿大喜马拉雅山脉,形成3000—4000米深的大峡谷,河水奔流,势如飞瀑,蕴藏着巨大的水力资源。喜马拉雅山连绵成群的高峰挡住了从印度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而北坡的雨量较少,植被稀疏,形成鲜明的对比。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区的自然景象也不断变化,形成明显的垂直自然带。

        后世有个牟其中,在一次酒会上说过:搞什么销毁核武器啊!用它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缺口,让西南印度洋湿润的暖风吹进来,中国大西北的气候就不会那么干燥缺水了。这个观点很是热火的一阵子,但被地质和气候学家批评得一无是处,说是文盲级的老农笑谈。

        既然整个青藏高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刚性坚硬整体,那就在上面和边缘地区搞些小范围的地质地表变化还是可以滴!那个什么流出印度河、朗钦藏布河(境外叫萨特莱杰河)、流出尼泊尔的阿润河、流出孟加拉的贾木纳河等等大小河流,都不巧被震级不同的地质活动阻塞,而高原上的许多湖错也被地质变化搞得连城大片。扎日南木错、当惹雍步经北面的波仓藏布河向东连接色林错,经扎加藏布一路向北,从青海克天县县城西的大湖往北,从沱沱河上游经过乌兰乌拉河进入可可西里湖,河水沿着昆仑山脉中鬼斧神工劈出的峡谷向北,与格尔木河相连进入柴达木盆地。

        这条大河宽处达8000余米,就是一个大湖样子,最窄处在格尔木以南的昆仑山大峡谷仅仅35米。全新的昆仑山全长600余公里,从可可西里湖开始到昆仑山上的格尔木河出口,一路在崇山峻岭中穿行,沿途河岸目前虽然乱石嶙峋,但毕竟和上游有上千米的落差,相信几十年之后就会变得风光奇美,又是一个旅游胜地。

        在南面山南地区,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珠穆朗玛峰地区,那拼命向青藏高原板块下面冲挤的印度板块在某个临界点开始发生质变,当地居民明显发现,尼泊尔境内的雪山发生雪崩的次数显著增多,居民看见从山上不时滚下大块石头,甚至听见地底的牛叫一样的低鸣。消息一经传出,包括持续关注的世界各地媒体和地震地质观测站,以及探险爱好者蜂拥而至。

        4月3号,从一场午后暴雨开始,尼泊尔加德满都以北,珠峰以西,整个雪山笼罩在诡异的红色垂云之中,比后世大片《魔戒》画面更加恐怖。尼泊尔政府接到来自中国地震局和世界几大地震中心的警告,要求疏散居民,同时警告世界各地登山、旅游、探险爱好者不要前往尼泊尔。连在西南地区的居民也接到紧急通知,注意近期地震发生,准备随时撤退。

        不时有巨石随着崩塌的雪山跳跃着飞滚而下,在希夏邦马峰南部,有一块巨石如半个篮球场大小,把科达里镇的一座喇嘛庙轰击得粉碎。

        然而,更多到达的是喜欢冒险的西方年轻人。他们逆着疏散的车流人流,向前、向前、准备到希夏邦马峰峰脚下看个细致。据官方报道,地震预测地点就在希夏邦马峰附近。无数摄影爱好者用照相机镜头和摄影机记录罕见地质奇景。

        在这个一千五百万人口国家里,全世界14座超过8000米的高山,尼泊尔就占了8座。国境线靠南部少量平原实在容纳不下这许多民众。应马亨德拉国王请求,印度和西藏无条件容留其外出难民。

        时间到了6号傍晚,乌云低垂,夕阳如血,蓄积许久的地下力量终于爆发。地动山摇之际,声震千里,山石飞溅,崩塌的雪流挟裹着石砾如决堤的洪水滚滚而下,茂盛的立体落叶山林,万年原始森林被摧枯拉朽,一扫而光,整个山脉笼罩在烟尘迷雾中。

        万年冰雪携带着冰冷的寒气随即扑面而来,巨大的冲击波把距离雪山四十公里的临时地质观测站和无数摄影爱好者的机器三脚架掀翻,山坡上宿营的帐篷被吹得风筝样上了天,一时天昏地暗,暗如中夜。

        等到第二天中午时分,人们用望远镜观察北方雪山,在透过云隙的阳光下,那座位于两国交界高达8027米的希夏邦马峰像被摘去帽子般矮了一截,西北部的尼泊尔境内的8172米高山道拉吉里峰、8156米的马纳斯鲁峰,均降低了身高。希夏邦马峰西面吉隆县吉隆镇山口裂出一个7200余米的大峡谷,而珠穆朗玛峰东面东面尼泊尔与西藏交界的定结县陈塘镇山口裂出一个宽达5300余米的峡谷。

        各国地质学家纷纷发表观点,认为这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地质变化;还有人说,这是印度板块不堪重压,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发生断裂,这将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大板块破裂的开始,并预言:近期还会有更猛烈的地震。

        正当世界目光集中在此之际喀隆隆一声巨响,连万里之外的北京都有强烈震感的大地震在青海四川西藏交界的玉树附近发生。据后来测算,地壳运动瞬间释放能量相当于五百颗一百万当量核弹威力,地震级别为103级。

        从这一天起,搞得阴雨连绵一个多月,灾区整日笼罩在惨云愁雾之中。动静搞大了!但效果明显。这一片集中了中南半岛所有河流的源头,无一例外地受到影响。

        整个藏北高原上,好似共工天神用巨斧从崇山峻岭中劈出的千米深的裂缝,制造出一条峡谷,包括黄河、雅磐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及雅鲁藏布江支流等等在内的几十条水流打包被一条南北走向的拉裂谷阻断。这条大裂谷宽300米到500米,北到扎陵湖,南经安多至那曲,直接裂断大小山脉十几条,把阻塞在高原的大小湖泊串连起来,直向东北注入扎陵湖和鄂陵湖,两湖相连增大,注入柴达木河。

        倒塌了几座超高山峰,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少了阻挡,青藏高原迎来频繁降水。冰点以上的雨水融化积雪,融化了不断雪崩下来的冰川,冰山雪线以肉眼可见速度退缩。雪水大量积蓄,在堰塞石砾间乱窜,汇集,成为一个又一个大湖。湖水浸泡重压之下,地下千年冰层开始融化,地面下沉,引来更多雪水  整个青藏高原的地表变化几乎日新月异。

        两个月后,蓄积的河水把扎陵湖和鄂陵湖连成一片,水位上涨近百米,柴达木河流量大增,下游干涸的季节性断流被延长至盆地西北,和同样延长的格尔木河相连,继续往西北延伸,整个柴达木盆地成了宜居之地,三十年后,这里成了一片内陆绿洲,这是后话不提。扎陵湖和鄂陵湖相连,他们原本就是黄河上游的一个蓄水池,现在蓄水池水位抬升,黄河水流量应该增大才对,然而,在阿尼玛卿山大转弯处,说好不好地,崩塌的山体堰塞住三分之一的河床,此处以下的河流流量没有显著的变化。增加的只有柴达木河的水流。

        河水流量变化较大的几乎全是流向境外的大小河流。像流经云南的所有河流都减半出境。希夏邦马峰南侧成了超级巨大的断崖,还出现壮观的大瀑布。人们目前关注的不是那些水流量问题,最关心的还是地质变化的后果和延续期限。

        事后据美国地质勘测卫星数据显示,珠峰和斯里兰卡首府科伦坡的距离延长了4435米,而中国地质监测卫星数据显示,兰州到拉萨的直线距离延长513米。

        两年之后尼泊尔将不复存在,90%的国土面积变成80度斜坡,斜坡上的森林、寺庙、随着砂石流,包括所有建筑物滚落到外国去了。

        至于珠峰,不再是世界第一高峰了,他的海拔由884884米,被上帝之手,冰雪笼盖的主峰山体像是解冻的雪糕冰激凌,四下散落成散开状。珠穆朗玛峰实际上并不是纯粹石头组成坚实的山体,据后来的科考发现,它是由超过三成的冰雪、冰块,夹杂着岩石、砂砾组成的,山体内部、包括整个山系的内部有巨大的空洞,这些空洞有的地段只是山洞、地穴存在,更深处还有组合连片的巨大空间,是另一个世界,有没有其它的人类以外的地球生物还没有确定。现在,许多地穴山洞被地表渗水灌满,引起山体内部连锁反应,融化冰雪导致内部坍塌,有的地方又继续结冰膨胀,珠峰主峰降到6800米左右,山体外表变化得他妈也认不出来了。内部还在继续渗漏、坍塌、凝结、膨胀、隆起,再周而复始地变化。

        由于恒河上游河道堰塞,流量减小,加尔各答南部的入海口处的那珍珠般的岛屿,每天早晨退潮后,也和东岸相连。人们普遍认为,板块运动到此为止,下面就该是在海岛上显示地质变化的后果了。随后,孟加拉湾深黑色的洋底翻涌着向北扑来,海啸发生了。

        各国注意力一面集中在各自的抗震救灾,一方面就是关注地壳变化。

        中国最新上天海事卫星探测最新数据表明,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这一海底‘损伤’正在缓慢‘愈合’。

        美国卫星也不断发布数据表明,地震使科迪勒拉山系从中断裂,密苏里河上游三分之一的河水从裂缝中流向西面的太平洋,这将给沿岸农业用水带来困难。而地下火山活动喷发的熔岩燃烧了许多的地下煤矿等资源。

        苏联也拿卫星数据说事儿,七百余处地震把伟大的苏联工业损毁得倒退三十年水平,这也是伟大的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巨大损失。苏联人民会加倍努力工作,来弥补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等到4月8号,全球性的一轮地壳‘骚动’基本告一段落。据各国统计人口损失数据,各国失踪、死亡、人数为两亿五千六百余万人,其中中国因地震死亡仅仅35人,范围这么大的地质灾害,损失人口有如此数量,得力于强大的预警。据公告表示,政府用于地震震前预报、宣传、震中转移安置、震后医疗救治、物资调拨、灾民生活用品等等花费了3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家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国内报纸海外版的连篇累牍的灾情报道持续升温。照片、示意图、电视直播等等手段齐上,多角度、全方位把公路铁路损毁、输电线路断裂、河水阻塞四溢、房屋倒塌、灾民生活困难情况、疫情报告、每天都在滚动更新。一副你困难我也困难,对你们无能为力的姿态。

        当世界各国还在沉迷于震灾伤痛之中时,中央新核心集团的会议隆重召开了。

  https://www.biqugebar.net/43_43629/204711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