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古代做金牌夫子 > 第29章 端水大师

第29章 端水大师


通过这几日的教学,学生们渐渐掌握了各种名儿,宋初夏也藉此了解到不少村里娃儿们的家庭情况。

        譬如程大郎,又譬如毛蛋爹,单单从面上看的话,二人不过是等闲庄稼汉,只看得见日晒雨淋的无情岁月痕,哪里寻得到背后有血有肉的故事。

        是以宋初夏这才有了点真正成为了小枣村的一份子的感觉。

        这些乡亲、叔伯、婶娘,于她而言似乎不再是一张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谱。

        寸金堂内,宋初夏跟前放着不高不低的三小堆册子,这些都是她近来挑灯夜战的成果。

        生生把她黑眼圈都熬大了一圈儿。

        除了最开始撰写好的《儿歌手册》外,宋初夏还另外编了两本《文言文启蒙手册》和《声律启蒙手册》。

        当然后两本册子也不是她创作的,全都来自从前学过的知识,偷师前辈。

        她记忆力一向超群,不敢说学富五车,对自己脑中的知识储备还是颇有自信的。

        编写文言文手册尚算简单,只要选进去一些有趣易学的文言文故事就可以,可在声律一门上她差点走偏了,一开始还打算直接上手教他们汉语拼音。

        好在宋初夏最后刹住了车,想起这是在古代呐。

        古代汉语在声调、音律、格律等方面和现代汉语都有所不同,学生们如今正处在蒙童阶段,若不进行系统的学习,日后如何扩展?如何勇闯诗词界?

        更何况,还有可能一不留神就被她给教成“异类”,那就有苦头吃喽。

        罢了,还是先老老实实按着现有的知识来吧。

        不过声律也难不倒她,宋初夏读研究生和考教师时候都有深入研究过古汉语,读过《声律启蒙》,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这本书,但里边讲的东西是完全用得上滴。

        拿到小册子,孩子们都很高兴,捧着又摸又看。石头和春花两人看着上面工整漂亮的小楷,无不面上发窘,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上回他们比试写的那字儿实在是丑得没边儿了。

        至于猴儿们的那场比试,宋老师为了以示公平,特地组织了学堂学生们一起来投票。孩子们大多是初学,哪里辩得出字的好坏,只是凭着感觉从两页狗爬字中任择其一罢了。

        石头和春花眼睛直瞪得铜铃大,就看哪个狗胆包天的小崽子敢不投给自己,害得孩子们投票时不禁手都有点发颤。

        最后只宋初夏手里还一张票儿。

        她在两猴儿跟前不急不躁地左摇一下右晃一下,直到两人眼珠子都转不动了,竖成斗鸡眼时,才终于让票脱手,归属春花~

        石头已经不是一次两次见识到宋初夏的不讲义气,多少有些麻了,心里不停默念不怪夏妹妹不怪夏妹妹。

        但仍挠着头皮怎么也想不明白。

        明明先前她还夸他的字来着……

        结果出来是平票,石头自然一脸忿忿,要是夏妹妹票儿给他,怎会不赢春花?

        春花这边也戴上了痛苦面具——天呐,她果真跟石头一个水平?

        看着捧着册子脸色微红的两猴儿,尤其石头,一想起先前他那臭屁而不自知的模样,宋初夏至今都还觉得嘴角发僵。

        春花的字儿和石头的其实不相上下,之所以弃石头选春花也非蓄意报复,不过就是因为她那一票儿能促成平票而已。

        读书人的矛盾就应该用读书人的方式解决,以柔克刚方是大智慧,如此轻松轻松就平息了一场泼猴儿掐架。

        自认为做了一回端水大师的宋老师很是满意。

        再蠢的驴只要勤推磨就能练成熟手,两个娃儿抄了那么多字,心里自然会有点数,今日再给他们看点优秀案例,果真就能分辨出好赖来了。

        不是非要变得更好才算进步,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自然也是一种进步。

        宋初夏拿出小荷包,一人赏了两颗果脯。

        石头和春花将果脯捧在手心里,盯着上面那层晶莹白透的糖霜,愣愣地咽了咽口水,没明白这又是玩的哪儿出。

        宋初夏笑吟吟道:“君子动口不动手,你们这回做得很好,做得好就该奖励。”

        石头和春花对视一眼,旋即双双都笑咧了嘴,一笑泯恩仇,美滋滋地拿着果脯就跟同学们炫耀起来。

        “我被先生奖励啦!”

        “这还是我第一次得到奖励哩!”

        “这是先生奖励我的,你别抢呐!君子动手不动口,有种我们比试比试!”

        孩童热血,哪儿受得了激,便立刻有几个娃儿冲宋初夏喊道“老师我们也要比试!”“老师我们也要加作业!”

        宋初夏却悄悄掩嘴轻咳——这是把写作业当耍乐子了?小孩子就是好拿捏。

        寸金堂里飞出一串串童言笑语,林氏刚进院里就听得一清二楚的,便也跟着笑了。

        眼瞅着已快到下学时分,等孩子们散了,她也好进去找夏姐儿。

        却瞧见有个孩子鬼鬼祟祟地在篱笆外猫着。

        林氏想要去看个清楚,学堂里正好响起一阵闹哄声,孩子们欢呼雀跃地跑了出来。

        再定睛一看,发现人已经不见了。

        “娘,在看什么呢?”宋初夏走出来问道。

        林氏仔细回想了一下方才所见,便对女儿说道:“我看见个孩子躲在外边,偷偷摸摸的,像是宋大虎家的柱子。”

        林氏和宋初夏不同,她在小枣村生活了十年,自然对村里的人和事都更熟悉些,是以认出那孩子就是柱子。

        “宋大虎?”那不是宋二虎的大哥吗?

        “他儿子来做什么?”

        林氏摇了摇头,表示她也不知情。

        宋初夏皱起了眉。

        上回在石头家外边见到个鬼鬼祟祟的老妪,这回又来了个偷偷摸摸的孩子,这事不大对劲儿。

        宋大虎……宋二虎……莫非是那宋二虎的家人想要搞鬼?

        但宋初夏并不觉得自己跟宋二虎一家结过什么仇怨,欠的债早已还清,宋二虎被抓一事虽是她的主意,但到底是宋二虎自作孽,怨不得谁,更不可能找得出是她在中间出了力。

        方德生是贪财不错,但也不是那等背信弃义之人,更何况宋二虎家也无利可图。

        罢了,多想无益。

        宋初夏忙问方才林氏做甚么去了。

        林氏手里拿着件用纸包着的物什儿,打开一看,宋初夏眼睛就亮了起来。

        “你程大伯说他手工活儿一般,做得慢了些,但尽量精细着来,让你看看满意不?”

        这是一块枣木所制的浮雕牌匾。

        小夏河边有座枣木山,山上枣林郁郁葱葱,小枣村正因此而得名。

        红褐色的木匾上刻着龙飞凤舞的“寸金堂”三字,古朴而不失韵味。

        程大郎的手上功夫没让人失望,她难得行草发挥得这么好,而他完全刻出了她想要的感觉。

        还有什么可不满意的?

        宋初夏笑眯眯地摸着木匾上的三个大字,教书的辛苦不比种地和打杂工少,但是她热爱这份职业,如今能在这里重新开始,仪式感于她而言,很重要。

        此时柱子回到家中,兜头就撞上了正等着他回家的余氏。

        余氏一把将柱子拽过来,问:“让你去问的事儿如何了?”

        柱子扭过头,撇撇嘴,一脸憋闷。

        余氏不禁心头火起,两父子怎么都一个闷葫芦样儿,敢情她这个做娘的生娃一趟只得落了个参与奖。

        这个家的妇人从不比男人弱,眼见余氏就要发火,柱子才低低地吐出一句:“我没问。”

        “为什么?”余氏一脸不解。

        她见婆婆反对孩子读书一事,又得不到丈夫支持,便撺掇着孩子过去瞧一瞧,问一嘴儿,孩子要是见了眼热,闹着要去,那婆婆还要拦着么?

        余氏性子要强,别人家有的,断不愿自个儿家里落于人后。

        柱子心里头装着事儿,又实在顶不住他娘的高压,便“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董老娘闻声而至,见到长孙这副模样,急忙搂到怀中哄道:“这又出什么事儿啦?”

        柱子泪流不停:“奶奶,我不要跟夏姐儿读书!”

  https://www.biqugebar.net/25315_25315954/113093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