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龙斗狂沙西辽传奇 > 第24章 第廿四章 宋皇恩旨

第24章 第廿四章 宋皇恩旨


对宇文虚中这一番有理有据的说辞,徽宗看了以后也有一些举棋不定,把奏疏发给太宰王黼。这王黼外表是个相貌堂堂的美男子,可内里却是一个别有用心的人,与蔡京、童贯等是沆瀣一气之辈。为了促成北伐大业,王黼费尽心思从各地搜刮民脂民膏充作军备。当童贯带兵出发之后,王黼接到转来的宇文虚中奏疏也毫不理会,只对徽宗坦言,此乃收复山河彰显陛下天威的大好良机。宇文虚中满心忧虑,还接连上书继续请命,但王黼都暗中扣押下来。

        其时阳春三月,中原大地青山绿水,花团锦簇。童贯、种师道等领着大宋官兵匆匆北上,一路越过河北道中数个沼泽湖泊,直至雄州城下。

        自从大宋初期与辽国交手数次大受惊骇以来,虽然“澶渊之盟”换来较为长久的和平,但宋朝仍把宋辽边界视为重兵布防的区域,除去安置重兵以外,沿当时大泽沟渠,开掘渠道广布水域,利用地势形成一道严密的防御体系,还种植许多林木减缓北方骑兵的威胁,因此当时河北境内沿线和后来的地理情形有较大差异。

        此次“勒兵巡边”的任务众多宋兵心中也充满疑虑,童贯在靠近雄州时就找种师道商议。种师道年近七旬,身材魁伟,须发皆白。他对这个宣抚大官颇为敬重,算是领导西北军东征西讨的老帅了。童贯虽然为宦官,但也相貌英武,身材伟岸,也算有些勇略,早年得到蔡京推举为监军,领着西北军打败西夏人,一举收复了四州,令朝野震惊。不久,迁武康军节度使,又收复积石军、洮州,再加检校司空。政和元年进为太尉,领枢密院事,位列三公,成为大宋朝廷炙手可热的人物。之后,一直掌兵对付各地的民变和起义,尤其这两年带兵征剿江南的方腊,剿杀七万余人,徽宗大为赞赏,再加封童贯为太师。宋代军制有一个很出名的特点是掌兵和统兵的相区分。像太尉有调兵的权力,但兵马却不在太尉手里,而是在统兵将领手中;而这些将领虽然身边坐拥数万乃至数十万人马,却无权出兵。所以每每都需要像童贯与种师道这样配合行动。

        种师道一身戎甲,大踏步来到童贯的营帐前。卫兵掀开帐幔,种师道进去瞥见宣抚副使、监军蔡攸也在,眉头微皱,但也点头示意,朝帐中童贯行礼。童贯也年届六旬,如今和蔡京的关系不如当年,尤其蔡京几次变革新法和童贯等人颇不对路,关系有些冷淡。反而与蔡京长子蔡攸十分亲睦,两人变得甚为投契。

        童贯摆手招呼种师道一旁坐下:“种公,知道童某为何要在这时找你叙话?”种师道将兜鍪朝一旁案桌上一放,微微摇头:“还请太尉示下。”童贯近来已经加封为太师,种师道还是习惯称他“太尉”。

        蔡攸在另一边笑道:“素闻种老都统是文武双全,刚直不阿,是使相身边的左膀右臂,当年对我父相也敢直言冒犯,今日一见果然丰神俊朗,气度不凡,令人钦佩。”种师道知道蔡攸和他父亲蔡京这些年不和,因年届八旬的蔡京宠爱最小的老八蔡絛,相府一切事务都让蔡絛处理,因此蔡攸不服,处处和蔡京对着干,也对老八忌恨之极,甚至劝谏皇帝处死这个兄弟,这已经是朝野尽知的掌故。种师道听了淡淡一笑:“蔡监军谬赞,种师道愧不敢当。”

        童贯这时插话道:“种公是我朝名门之后,还是那个谁,唔,关学名家张横渠的得意门生,确实,一直以来童某也赖有种公相助,才能在河西为官家收复失地。”蔡攸略提衣袖,连连拍手叫好。种师道颇为不满,可不便当着童贯的面表示。童贯深知他脾性,看出有些不自在,就改口道:“好了,闲话暂且休叙,当下国事为重。离京的时候,官家特地下了旨意:此番巡边,如果燕地百姓心向王化,能主动归顺,那么我们可不费一兵一卒将其收复,这是上策;如果那契丹新主肯称臣纳贡,那么准许他们做我大宋的藩国附庸,是为中策;如果燕地百姓不肯服从,我们就需将他们打下来,此为下策。以上三策,是陛下特意交代的,本使郑重向你们转达。眼下就要到边关了,该当如何处置,想听听二位的意思。”

        种师道在军中老于世故,便拱手道:“末将当谨遵陛下旨意,自然期望燕云百姓心怀大宋,好教太尉带领我等取下全功。再者,也容末将做好备战事宜,务必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圣命。”童贯抚着额下几根长须,微微颔首,听蔡攸道:“唔,种都统当真宝刀不老,令我等钦佩之至。不过种公,我大宋陛下是何等仁义之君?燕云之地的百姓要是在官军胁迫之下回到故土,这岂是吾皇所愿?”种师道见他摇头晃脑说着,没有吭声,童贯略微一诧:“哦,童某常年领兵在外,蔡兄随时侍奉在官家左右,不知我等该如何体察圣意?”蔡攸笑着清一清嗓子:“使相应当知晓,陛下一向潜心向道,志在为大宋江山祈福,为天下苍生劳心劳力,那可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心呐。如今,我们来到边关,应当明了圣上爱护子民的慈悲仁爱,不是么?”

        童贯一边听一边点头:“不错,不错,那该怎么做,吾兄可有什么高见?”蔡攸起身踱了两步,在童贯和种师道跟前略为比划:“以蔡某拙见,得让燕云之地的百姓知晓大宋天子的皇恩浩荡,四下张贴皇榜,不放过任何一地,令他们知道大宋官军来了。”童贯沉吟片刻,看到种师道将一颗白头不自觉地偏向一边,心下也有些疑虑,也在帐内来回踱步,蔡攸道:“使相啊,陛下首要的乃是当地人主动归顺,这是身为宣抚使来到这里……”

        “嗨!我说……”蔡攸和童贯忽然听见种师道厚重的声音。童贯道:“种公有话要说?”种师道侧过身来:“不敢,末将以为,不管陛下是如何期望,我们带着十万将士不是为了巡幸,这燕云之地毕竟眼下是契丹人占据的地方。这里的百姓也跟着契丹人一两百年了,民心如何实在难以猜测,以末将愚见,我们还是应当防备战事,切不可掉以轻心,太尉、监军,实不相瞒,我以为最好应当趁契丹人毫无防备的时候,也借我军士气最旺之机立刻进军,速战速决,方是上策。”

        蔡攸两眼一瞪,童贯又一摸那额下的几缕胡茬,道:“老种啊,你领兵多年,我知道你行事谨慎。可是,你要知道陛下亲自下过旨意,上策是要这里的人主动归附,我们需得遵照旨意办事。不过你的顾虑是在理的,本使也准许你备战,待我们到了雄州派承宣使王禀贴出招抚榜文后再定如何行事。”种师道愣愣看着童贯,见他眼色坚决,只好起身行礼退出。

        次日午间到了雄州,蔡攸已知会王禀将备好的招降榜文交给一批军士,四下张贴,另选精干之人偷偷散入燕京地界,更豪言如果主动使燕京投诚的,大宋可以封给节度使,可竟然一连十余日无人响应。这时,辽军出发的消息已经传来,种师道连续三日请战,童贯在雄州府衙也感到有些窝火,当即准许种师道部署,于是,先锋杨可世、杨可弼兄弟受命率轻骑五千人直奔燕京大路而来。

        临近五月,天气湿热起来。

        辽军打探到宋军先锋进犯,耶律大石急忙领兵来界河边。这拒马河在东面作为辽宋两国分界,河面宽约十余丈,流过山林之际的水面十分浑浊,蜿蜒着向东而去。拒马河源头是西面代郡的涞山,古称涞水。在几百年前的汉代,河水波涛汹涌,尤其上游在群山之中如巨马奔腾一般,因而一度被称作巨马河。两晋时期,河北名将刘琨领兵收复故土,在河畔阻挡后赵石勒的兵马南下,因此更名为“拒马河”,而少年时与刘琨一起留下过“闻鸡起舞”佳话的另一名将祖逖就是涞水县人。

        如今,拒马河作为辽宋边界已经两百年。从海边沿宋的霸州、雄州折道往北入辽境,过涿州、易州再往西,有大小数十座城池,其中新城以下河段称之为白沟。不过,既然是辽宋边界所在,两边军民也习惯了直接唤作界河。辽宋两百年间在两岸为了燕云之地曾交战多年,好容易才有百余年的平静。

        望着奔流不止的河水,周边山林沟壑屏障重重,一股从时空深处喷薄而出的煞气仿佛隐藏在汹涌的水底。耶律大石站在河岸不远的地方眺望着,心想:“古时候这拒马河是南人用来防我们北人的铁骑,而今日这拒马河只怕也要改一改历史了。”不一会儿,得到报告,宋军前军统制杨可世领兵过了白沟驿,离界河不过二十余里。白沟驿要算宋国境内的第一个驿站,同样,宋军要想北上入辽,也要最后越过白沟驿,然后直接面对辽国边境上的守军。

        大石命萧达鲁、萧遏鲁作两队人马,一队分列两翼离开新城准备伏击宋军。“松山那边应该到了,一会儿宋军沿大桥进军时,你们注意旗号,等我退回山坡谷口,你们就领兵杀出。”说完转身上马,提起三尖两刃刀就下坡,身后领了五百人出发。

        萧达鲁兜转缰绳:“都统你这是……”想要叫住,大石已经领兵动身,萧达鲁举着长枪,抢先跟上去:“重德!你且慢……”大石勒马回头道:“萧兄,大战在即,赶紧去准备!”萧达鲁道:“你这是要去引他们入彀?让我去,你守在我的位置。”大石将兵刃横在马前,大声道:“萧达鲁听着,赶紧给我回去,若延误军机,我不会顾念旧情,快去!”萧达鲁愣在那里,见大石目光冷峻,只得说:“既如此,请重德珍重。”大石微微点头:“去等我号令,一切小心在意。”

        辽军虽然对宋军人多感到有些担忧,但他们也深知宋军的战力是远不能同金军相比,因此也没有显出多少惧怕。此时大家得知宋军五千先锋人马,自然不在耶律大石这一万精锐之师话下,契丹人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五百骑快马飞奔往界河而去,定要先声夺人,引来敌人入彀。

        (本章完)

  https://www.biqugebar.net/19_19511/76153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