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妃爱难逃柳安然龙枊翔 > 第377章 社稷亦以民而立

第377章 社稷亦以民而立


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

        握有天下大权的君主,必须“与民同欲”,才能得民心。

        他说完看向东娘,直言不讳远比口敷蜜饯来的伤人,可是从东娘训斥十一王爷的举动来看,陛下要的是一位能直谏的名臣。刚刚好,四王爷觉得,他便是。

        稳坐江山,民之根本不可忘。

        东娘听完示意他接着说,四王爷又道:“二是农业,农业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有道是民以食为天,谁给了老百姓饭吃,谁就是天。”

        “农业是国之根本,你说的一点没错,同样也是国家自立得基础,一个国家,若农业不好,必将受制于人,一但国家政局变化,势必陷入被动。甚至危机国家安全。所以农业是重中之重。”东娘说完看向四王爷,后者会心一笑,陛下说的她也知道,但上位者说出,才有她的重要性。

        她起身拿过一本书来,笑着对四王爷道:“开个皇家书院,找来有名望的夫子,每三年的科考,我皇家书院要能人辈出。”东娘说完看向透过窗子看向远方,她看的是大秦。

        大秦注重科举,这是大唐所没有的。有朝一日,两国合并,最先受到利益冲突的就是家族。她必须在合并之前,消除这个障碍。

        片刻她皱起的眉宇轻轻抚平,又道:“朕的朝堂,要有清流注入,方能退去浑浊。”

        四王爷仔细思索了一下,发觉这背后设计无限的事情。此时陛下找自己来,未必没有想借着自己在文人之中的声望。

        做的好,流传千古。做不好,遗臭万年。

        但这些都不是四王爷关心的,他只是觉得,这对天下人有好处,那便做吧。于是恭敬的行礼:“臣遵旨。”

        “还要辛苦四哥,将我们的谈话笔录清楚,程序朝堂上,朕也想看看百官的态度。”

        四王爷应下,两人谈话已经尽头,自然躬身告辞,回去整理文件了。

        三日后得朝堂上,大臣议论纷纷,陛下给出了政策,那就要实施,户部尚书,及户部侍郎恭敬得利于朝堂上。看着端坐上首得元帝。

        白尚书纵观大局,觉得有些不妥当,听四王爷说了之后,双手持笏禀声言道:“陛下,我大唐不说衣食无忧,也没饿着百姓,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会去开垦荒地。我朝自古以来,只有流放,才会流放到那样的地方,尽是些穷凶极恶之人,这样的地方,要移民,恐怕不妥。”

        他说完,朝堂下又是议论纷纷,连白尚书都有疑问,这事要怎么办才好。

        东娘预料到朝局,淡淡道:“事在人为。”

        “那陛下可有良策。”人人都知道白尚书是陛下得人,这么问也是白尚书尽职尽责,东娘要做的也是他的职责所在。

        这时一人出列朝班口乎万岁,东娘一见,心中一证,此人李文豪,官拜侍郎,这时站出来,东娘不加以颜色道:“侍郎有话说。”

        “臣赞同白尚书所言,怕是没人肯开荒啊。”说完深施一礼,就要退回去。李文豪这一语看似在帮白尚书,实则是见缝插针,事是白尚书自己说的,自己也是帮衬,以白尚书和陛下得关系,陛下也怪不得他,他自认自己想的透彻,但白尚书岂会让他人打秋风,刚想回驳就听东娘道:“吃饱了,我大唐子民就无需求了么,那照李大人所言,我大唐子民不就是酒囊饭袋了么。”

        她捏着奏折,用力往下一甩。

        “给朕好好看看,这一年有多少流民,有多少乞丐。朕要的是天下太平安乐,百姓丰衣足食的天下,不是一个你们装作不知道,便没有百姓吃不饱饭的天下!”东娘沉着脸道:“连酒囊饭袋都做不到,倒是李侍郎,很有酒囊饭袋的样子。”

        这句话已经十分的重了。

        李文豪脚一软,跪了下去。

        其他人也齐刷刷的跪了下去:“陛下息怒。”

        东娘下令道:“在其位不谋其职,户部侍郎的位置,你坐不稳便别做了,来人呐,将乌纱帽取下来。至于接替的人选,朕身边的女官宇千梅大有可为,由她接任吧。”

        户部尚书一听,犹豫了一下,站出来道:“宇千梅虽然做了一段时间的侍中,伺候陛下执政,但没有经验……”

        还未说完,东娘便阴森森的说:“便是没经验,所以被替换掉的方才不是你。”

        户部尚书哪里还敢在说话,老老实实的告罪,在不言语一声。

        事情似乎定了下来。

        这时白尚书道:“肯开荒变废为宝是好事,但不知道陛下如何安排。”

        东娘悠悠得道:“传朕旨意,在皇城四门加中门贴告示,凡事开荒者,免三年赋税,若遇灾荒之年。赋税全免。此事交于户部尚书全权负责,宇千梅从旁辅佐,各州府衙,不得有误。”

        一声退朝,东娘率先离开。

        东娘得雷厉风行让人见识了她的高瞻远瞩,那些跳梁小丑就显得鼠目寸光了。一个拥有智慧,胆识,气魄得元帝,用身体力行告诉了她们,为君之道,那为臣之道,是不是也该体现出来了。但就有那些人幸灾乐祸得看他们怎样实施,有些事说着容易做着难,土地想产粮食,可不是嘴上说的,这事得给时间,天时地利人和,没不成得事。

        她这边热火朝天,该打仗打仗,该改革改革,大秦地皇宫之中,倒是格外的平静。

        在东娘走的四年里,龙枊翔成功的把持了朝政,做到了说一不二。

        此时他坐在龙椅上,闭着眼睛,体会着淡淡的宁静,眼前是柳安然一闪而过的身影。

        四年的煎熬值了。

        无论是曾经的皇贵妃,还是现在的元帝,都是她,最重要的是她还是他的。

        只是想着她身上的伤疤,心就一阵阵得疼,一阵阵得发凉,如果她在那次事件中……他不敢在想,好在她没事,他恼狠自己为什么那么不自信,是不是早点找她就好了,但他想想未必啊,以安然的性格,那时的她必是狠急了他的,也是怕极了。

        若非她现在手握权利,确定自己不敢,也不能伤害她,是绝对不会回头,在看自己的。

        没有人比龙枊翔更了解东娘,那是一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人。而随着时间的流去,沉淀下来的就是彼此的思念了,那误解解开之后,连恨意都觉得很荒谬。

        他忽然有些庆幸,庆幸自己是皇帝,还有机会,在与她重逢。更庆幸,还有一个庆云做缓冲。

        今日得她是元帝,和他平起平坐,有了地位也有了心胸,想到今日得她,龙枊翔为她骄傲,为他的女人骄傲,为庆云有这样的母亲骄傲。可同时也会害怕,这样的女子,还是他所能掌控,所能把握的么?

        两国合并,不是小事,容不得脑袋一热,但她敢想,既然她敢想,他就敢做。

        两个大国的统一。一旦统一成功,将为千古流传,可是一旦失败,那将是连绵的战火。有可能失去眼前的一切。

        龙枊翔必须小心谨慎,走好每一步。

        “陛下,庆云太子到了。”大总管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龙枊翔睁开眼睛,只见自己的儿子面无表情的走来。他今年才七岁,却一点孩子的活泼都没有,每日都像个古板的教书先生,但功课和接人待物方面,已经是七岁孩子能做到的极限了。

        这样心思沉重的孩子,自幼便要知道独上苍穹,究竟是对还是错。

        “父皇叫我来有什么事情?”庆云少年老成,坐在凳子上,一板一眼的。

        龙枊翔轻轻一笑,起身在他的脑袋上用力的揉了揉,方才说道:“朕想送你去和你母亲居住一段时间。”

        “哦。”庆云心不在焉的点了点头,很快,他便反应了过来,仰起头,眼巴巴的看着:“父皇,你又胡言乱语了?”

        他一心觉得,自己母亲早就死了,只是父皇看不开而已,听到龙枊翔这样的言语,下意识的归类到了这人说胡话。

        龙枊翔在他脑袋上用力的按了按,板着脸道:“朕会说谎么?明日你便启程,朕都给你安排好了,去了之后……谁敢近你母亲身边,就直接打飞了,也不要板着脸,去了之后要学着撒娇,那是朕的娘子,你不许欺负她。”

        庆云沉默了一会儿,他的小脑袋需要仔细的转一转。

        龙枊翔放缓了口气:“她在大唐,是大唐的皇帝。”他蹲下身子,仔细的看着庆云:“你身居两国血脉,贵不可言,去了之后,断断不用委屈了自己,谁敢欺负你,就直接和你母亲说,明白吗?”

        庆云怔怔的看着他,忽然有些委屈道:“她还有别的孩子,会欺负我么?”

        “不会的。她这辈子,只会有你一个孩子。”两国血脉,才是两国融合的关键。

  https://www.biqugebar.net/12903_12903607/217540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