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曹魏 > 第一百九十二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一百九十二章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吴质的这句话倒是让曹丕心中提起了一些希望。

        “季重快说一说是那些计策?”

        吴质没有让曹丕等多久,他的话很快便说出来了。

        “先一点,不要让小君侯落在世家手上。”

        若是曹叡落在世家手上了,曹丕恐怕会陷入比较被动的局面之中。

        到时候曹丕说不定真的只有被世家牵着鼻子走这一条路了。

        曹丕略微思索了一阵之后再问道:“还有呢?”

        “另外一个,便是找到小君侯,并且问出他为何要做这件事。”

        曹叡并非是愚笨之辈,他之所以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若是找到这个原因,事情或许便会简单许多了。

        “也就是说,先一点便是要将那逆子握在手上了。”

        吴质点了点头。

        “要想应对世家之策,先一点我们要知道世家想通过这件事获得什么东西,吴质敢问君侯,世家现在最需要什么东西?”

        世家现在在政治上基本独霸了,他现在缺少的,是兵权。

        世家无兵权,这是硬伤,当然曹丕同样知道,世家无兵权只是表面无兵权罢了,世家子弟从政的有很多,从军的就更多了。

        兵权,世家肯定是有的,只是数量不多,而且所在的位置并不紧要。

        譬如王宫重地,迄今为止世家还没能将他们的手伸进去过。

        如此的话,世家要的东西就很明显了,那便是兵权,尤其是中央禁卫军的兵权。

        譬如北军五校,以及中领军这个职位,恐怕是世家很想得到的。

        然而不管是北军五校还是中领军,这几个职位都是掌握在夏侯氏曹氏手上,世家没有能力插足,若是想插足的话,肯定是要制造出一些事情来的。

        就譬如眼前的风波。

        如此说来,世家便是意在中领军了。

        “世家需要兵权,宫城的兵权。”

        吴质点了点头,说道:“既然知道世家的需要,我们在阻止世家的时候,目的自然更明确,也更容易了。”

        “如何容易?”

        吴质笑了笑,说道:“世家拖小君侯下水,肯定不是想要小君侯的性命的,他是要让君侯退后一步,为的就是世家能够将北军五校与中领军掌握在手,君侯被世家威胁,如何能够破局,唯一破局手法便是眼睁睁看着小君侯身死,而即便如此,作为宫城守卫,夏侯尚的中领军的位置恐怕也会是不保的。”

        这些道理曹丕当然明白了。

        但是吴质像复读机一般将事情脉络重新梳理一遍肯定是有目的的。

        而吴质自然也没有让曹丕久等。

        “世家以小君侯这个命脉来要挟君侯,君侯为何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季重的意思是?”听到这里,曹丕眼睛已经开始亮了。

        世家如此对他,实在是让他窝囊得不得了。

        若是寻常势力,早就被曹丕制裁了,可惜世家不是寻常势力,具体说来,即便是曹家,也不及这一股势力。

        之所以世家要如此小心翼翼对付曹家,原因当然只有一个。

        那便是世家能量虽然大,但毕竟不是一个整体,而曹家是一个整体。

        不是一个整体的世家要想整合力量集中在一处是不容易的,甚至很多次世家联合都不是败在敌人手上的,而是败在自己手上的。

        世家亦步亦趋,自然是不想要这样的事情生。

        这是世家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却是吴质曹丕最想看到的局面。

        “现在的世家由三部分组成。”

        “最重要的部分便是以王朗为代表的徐州势力。”

        徐州世家虽然被曹操屠灭过一波,但是那也只是针对徐州城罢了,对于其他归降的世家,曹操当然也不敢举起屠刀。

        东海王氏,现在便是徐州世家的代表,也是天下世家的代表。

        “另外两个,一个是颍川世家,另外一个则是青州,兖州,荆州,扬州等地的世家。”

        在曹魏之中,世家之中势力最大的是颍川士族。

        颍川士族能够成为魏国仅次于曹家夏侯家的存在,这就有很长的话要说了。

        顺带也解释为何在曹操统兵时期,兵权都是掌握在曹家夏侯家手上的原因。

        曹魏军队自初始就带有鲜明的宗族特色,这种特色和东吴的大族私兵截然不同。

        曹操时期的夏侯惇,曹仁,夏侯渊。后曹操时代的曹真,夏侯尚,曹休,虎豹骑的统领曹纯,魏国第一任骠骑将军曹洪等等。

        一方面是曹家夏侯家确实人才济济,另一方面说明曹氏信赖自家人,兵权尽握于曹姓手中——直到曹爽这个不争气的。

        外姓将领鲜有手握重兵的。连早期就追随曹操的乐进,于禁等拥兵也不广。

        于禁是最受曹操信赖的外姓将领,最多时督七军。

        夏侯惇可是督过二十六军的。

        曹军前期兵权归属从两个事件可以看出:

        其一是濮阳之战。吕布趁曹操主力伐徐州,抄了曹操的兖州老巢。夏侯惇荀彧程昱力保三城不失,而这时的后方兵权牢牢握在夏侯惇手里。

        其二是官渡之战。袁曹正式破脸,曹操面临一生最强大的敌人。

        袁绍不仅在官渡正面战场大举压上,在其他战场也有动作:派高干从并州攻略西线,袁谭负责东线青州战场,后派刘备南下去老家汝南骚扰曹操后方。

        曹操的应对是钟繇镇关西,臧霸守青州,李通满宠赶跑刘备。曹仁留守许都,自帅夏侯惇夏侯渊曹洪等领兵大将与袁军对峙。

        所以说曹军内部没有袁军那种争夺兵权的弊病,。

        外姓派和宗族派这两个派其实不存在,以曹操的手腕也不可能让军中出现派系,他们的权力大小迥然分明,保证了曹军的号令严明。

        兵则能倾权,有权则能聚财,有财则能养兵。

        大概是民风尚武,谯郡老家没能给曹操贡献政治谋略方面的人才,老曹只能把目光投向外地。

        这个时候颍川士族便要出场了。

        在汉末三国时期颍川士族这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颍川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可以说“得颍川者得天下”。

        和其他大族一样,乱世中颍川大族,如荀家,陈家,钟家,辛家,郭家也多头下注。

        比如荀彧他亲哥荀谌就在袁绍手下任谋主。

        因为乡党情节,颍川谋士大多把第一份求职简历投到了袁绍集团公司。

        有的留下了,比如荀谌郭图辛评,有的跳槽到了曹操集团,比如荀彧郭嘉。

        在曹操身边形成了荀彧荀攸戏志才郭嘉钟繇陈群等为代表的颍川谋士团。

        颍川派不管战略还是战术都给曹操集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曹操对颍川信赖之深以至于令其一家独大,形成了“武谯郡,文颍川”的格局。

        荀彧任尚书令,揽朝政。陈群任司空西曹掾属,管人才选拔。祭酒郭嘉军师荀攸负责战略战术谋划。

        颍川士族,可以说是朝堂上势力最大的世家集团。

        而有一个好消息是,颍川士族大部分都没有参与这次叛乱。

        不过,虽然颍川士族大部分没有参与这次世家的动乱,但是这些人也不参与到任何一方。

        甚至像是钟繇为代表的钟家更是偏向世家。

        颍川士族成为魏国世家中第一大世家集团,自然是因为他的贡献,也是因为他们跟随曹操的时间够早。

        徐州士族之所以能够有人坐上三公的位置,第一与曹操的信任不无关系,另外,则是徐州世家确实实力强劲。

        他们跟曹操的时间也是不短的。

        第三个世家集团,便是除冀州,徐州之外的那些世家了。

        扬州世家譬如6家顾家等,此时根本无法进入曹魏的权力中心,影响甚微。

        在反对势力中,徐州世家是操盘手,而最大的主力,其实还是这些世家。

        甄家之所以被王朗他们嫌弃,并不是因为他们看不起甄尧。

        相反的,他们或许很欣赏甄尧的所作所为,毕竟世家做事,最无耻自然是最好的,论无耻方面,很显然甄尧已经达到要求的。

        即便如此,王朗还要如此刁难甄尧,更多的是因为甄家是冀州世家,而非是徐州或者是其他州的世家。

        冀州世家之中,颍川便是代表。

        甄家受到王朗他们的排斥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方势力当中,颍川士族高高在上,似乎不想这么快下水,而君侯为何不能让颍川士族尽数效忠与君侯呢?”

        作为世家中最大的势力,颍川士族当然会掂量着来做。

        盲目帮助曹家,或者盲目与王朗这些人为伍,当然是不明智的选择。

        “颍川荀氏,乃是洛阳侯的师族,恐怕不会效忠与我,辛家更是洛阳侯的联姻世家,那就就更不可能了,郭家则也有才俊在洛阳侯府,至于剩下的钟繇,油滑得紧,可不会为本侯卖命。”

        还有一个陈家当然不用说了,陈群现在作为曹丕的幕僚,颍川陈氏肯定是站在曹丕这一边的。

        吴质却是一笑,说道:“洛阳侯已死,不管是辛家还是荀家,都是要再找投注人的,这一点,君侯倒是可以利用起来。”

        曹丕知道吴质的意思,这个想法他之前早就有想过了,但是之所以没有实施,自然是因为实施难度太大了。

        不管是荀家还是辛家都不是傻子,他们可不会轻易的趟这浑水,隔岸观火显然比提前入局要好得多。

        说白了,是因为曹丕没有把握能够说动颍川荀家与辛家。

        “这个暂且不谈,先说说如何能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一点才是曹丕现在在意的。

        吴质叹了一口气,似乎因为曹丕没有赞同他联合颍川士族的计策而有些失望。

        不过这失望很快就被他掩饰下去了。

        “这个计策很简单,现在虽然是徐州士族统领天下大半世家,但是,除徐州士族之外,其他世家对徐州士族还是有些忌惮的,换句话说,便是人心不齐,而君侯要做的便是扰乱这些世家的人心,而突破口,便是王司徒的儿子。”

        王司徒的儿子?

        曹丕眼神微闪了一下,问道:“是哪个儿子?”

        要知道王朗的儿子可不止一个。

        “王肃。”

        王肃?

        曹丕眉头一皱,这个王肃,可是王朗的爱子,而且品行端正,素有佳风,这样的人要如何针对?

        曹丕心有迷惑,话也是问出来了。

        “这个王肃的名声我也有听过,以他这样的人,恐怕不会轻易便受到你我的摆布。”

        吴质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

        “王肃确实有才,但却并非有才有德。”

        王肃童时就学时,也象大多数初学者一样,研习郑学。不过,和很多盲从郑学者不同的是,善于独立思考的王肃很快现郑学中有很多违背圣人义理的谬错。

        于是,王肃逐渐抛弃郑学,独立思考,并遍注群经,与郑玄立异:“肃善贾、马之学,而不好郑氏,采会同异……其所论驳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余篇。”

        曹魏后期,信奉“郑学”者和王肃,以及王肃后学,频频展开争辩。

        自此,历经魏晋南北朝,长达数百年之久的经学领域中的“郑、王学之争”,正式拉开了帷幕。能开宗立派,且影响经学研究领域长达数百年,尊他一声经学宗师,或许并不为过。

        论才学,王肃是确实有的。

        但是后世者却称王肃为“经学大蠹”。

        蠹虫,本指咬坏衣物、书籍、器物的昆虫。用在人身上,则是骂他是祸害他人、祸害苍生的混蛋了。

        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将“大蠹”这一“荣誉”称号,毫不吝惜地授予西汉末年儒者王肃。

        王肃能被皮氏从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的儒家学者中,挑选出来,劈头盖脸地叱斥为经学“大蠹”,亦可见皮氏内心对王肃之愤激,已忍无可忍。

        之所以如此称呼,自然是王肃的三宗罪了,这三宗罪简单一点说便是治学不短,混淆界限与篡改典籍。

        这还只是王肃在治学上混蛋的地方。

        在名节上,王肃嫁女王元姬与司马昭,便是党附奸逆,便是不忠不孝。

        如此有缺点的人,那自然是有办法对付的。

        曹丕明显也听到了吴质的化外之音,问道:“季重能够让王肃入套?”

        吴质笑着点了点头。

        “王肃虽然有才名,但此时也不过是毛头小子罢了,要对付他,有的是方法。”

        “但是恐怕时间紧迫。”

        “是故,对于王肃的行动,现在便要开始了。”

        ....................

  https://www.biqugebar.net/0_15/296514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gebar.net。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bar.net